公益組織發佈《多議題公益組織應對氣候變化調研報告》
新京報訊(記者秦冰)2024年8月10日,在合一綠色基金會(以下簡稱“合一綠”)發起籌建十週年的主題活動上,合一綠聯合銀杏基金會發布了《多議題公益組織應對氣候變化調研報告》。合一綠歷時半年多,對全國環境保護與動物福利、城市社區營造、ESG與商業可持續、人道救援與防災減災等公益議題領域開展實踐、研究與倡導,並對148家公益組織在對氣候變化的認知程度、業務與氣候變化的關聯程度、氣候行動策略等進行了摸底調研。
“公益組織雖然議題不同,但對氣候變化、全球變暖等議題有着高度共識。尤其是極端天氣發生頻率與強度的增加,對容易引發次生災害的易危地區以及處於社會邊緣和底層的易危人羣產生的影響較大。”調研負責人李大君表示,由此,現實的氣候危機是公益組織自發或自覺採取氣候行動的直接原因。許多一線組織尤其是縣域組織已經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圍繞水資源管理、防災減災和易危人羣救助等展開諸多氣候行動。
調研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受訪組織在氣候變化的行動策略上採取了“氣候減緩與氣候適應協同推進”的策略。其中,氣候減緩的國際化程度高,以減污降碳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議題爲主;氣候適應的地方性特徵明顯,以鄉村發展和邊緣人羣救助議題組織爲主。
但是,國內公益組織目前在國際性氣候變化事務參與率總體上還比較低,在國內也還處於重新起步期。隨着一批各議題領域引領型公益組織的加入和國家政策的鼓勵,公益組織參與氣候變化事務即將迎來高潮。
在氣候籌資方面,由於國內尚未建立完整的氣候籌資體系,公益組織的籌資渠道和籌資規模都很有限,1/3的組織尚未開始氣候專項籌資,已有籌資的機構中,1/4的組織年度氣候籌資額度在5萬元以下。因此,多數公益組織表示,主要困難是資金不穩定,同時部分已經開展氣候行動的公益組織,則面臨着難以找到將所工作議題與氣候問題有效結合並深化的路徑困境。
同時,報告還指出,儘管近一半的組織都將“拓展基於氣候議題的籌資渠道與穩定資助”作爲主要能力提升需求,但資金背後,高達76%的公益組織在能力建設上的第一需求則是圍繞與氣候變化相關的話語體系打通、業務與戰略融合展開。
基於本次調研,合一綠對公益組織和相關方提出以下行動建議:
1.單純依靠資金投入和科技創新,無法解決氣候危機,需要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再造。公益組織作爲貼近基層又小體量的存在,需要通過基層實踐與政策倡議,推動低成本、低門檻、易推廣的氣候行動“飛入尋常百姓家”。
2.各種支持力量應當幫助公益組織形成氣候變化的國際視野和立足本土的“大題小做”的實務能力,將自己所關注議題、區域或人羣與氣候變化建立直接關聯或強關聯。
3.公益組織應掌握基本的氣候教育與氣候風險評估方法,這是直接進行氣候干預的基礎。氣候危機,已經不是潛在的風險,而是此時此刻、此身此地的現實。公益組織以及公益組織從業人員有必要掌握基本的氣候風險評估方法,從身邊尤其是社區開始,普及氣候變化相關知識,並有意識地帶領和推動基層組織對所在社區進行氣候風險評估,對基本的氣候風險和防減災方案有所認知與掌握。
4.建議不同議題領域的資助方尤其是在行業內具有風向引領型的基金會,在自己的議題範圍內,有意識地將自己所資助議題與氣候變化進行融合,支持公益組織尤其是一線組織開展氣候融合的實踐,在幫助合作伙伴探路的過程中,也找到和明確基金會在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生態位。
5.不同社會議題與氣候變化的議題融合是趨勢,但各議題組織仍需基於自身使命價值觀和所關注對象的實際情況與需求進行業務設計。面對分佈在各地的靈活機動的氣候行動探路者,持續性的氣候共學和小額行動實踐資助有助於公益組織更快找到與氣候議題的融合點。
對於這次調研的成果,合一綠理事長兼執行秘書長吳昊亮強調,氣候變化涉及全球的每一個角落和羣體,在全球變暖和極端天氣災害和損害增大的背景下,存在大量氣候脆弱區域、脆弱人羣和脆弱產業,這不是某一個議題可以涵蓋和解決的,因此要把氣候變化作爲一種視角、一種意識融入各行各業,並希望通過這份報告幫助公益組織和基金會完善自身的氣候行動方案。據悉,合一綠也即將和相關方合作,面向多議題公益組織啓動氣候行動支持計劃。
編輯 楊海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