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U之後,“AI暗戰”未歇:HBM迎來擴產+技術升級潮,本土產業鏈走到哪一步了?

《科創板日報》6月21日訊 搶了一年多的HBM產能,還是“缺”字當頭。

不說2024年,存儲原廠連2025年的HBM產能也已被預訂一空,訂單能見度甚至直達2026年一季度。

擺在供應商面前的有兩條路:擴產和技術提升——這兩條路由不得他們選擇走哪一條,想在這場競爭裡活下去、贏下去,就要“兩條腿走兩條路”。

於是之前稍微落後的美光出手了:全球擴產。

6月19日有消息稱,美光正在美國建設HBM測試產線與量產線,並首次考慮在馬來西亞生產HBM。公司目標是在2025年將HBM市佔率提高兩倍以上,達到20%左右。之前公司還計劃在日本廣島新建DRAM廠,預計2026年初動工、最快2027年底完工。

滿打滿算,現在距離美光的“2025年”最多也只有一年半,留給美光的時間實在不多了。

美光的HBM3e今年才正式加入戰場,短期內良率僅有SK海力士的一半左右;而其HBM單月產能約3000片——據臺灣電子時報本週數據,美光與SK海力士合計每月向英偉達供應6萬多片HBM,那麼美光靠着這3000片產能,供應比重僅有SK海力士的大約1/19。

SK海力士在這場HBM競逐中,至今仍保持着領先身位,但也已走上了大幅擴產的路。

同樣也是本週,有消息稱SK海力士正在大幅擴產第5代1b DRAM,以應對HBM與DDR5 DRAM的需求增加。按照晶圓投入量看,公司計劃將1b DRAM月產能從今年一季度的1萬片增加到年末的9萬片,到明年上半年進一步提升至14萬-15萬片,是今年一季度產能的14-15倍。

至於全球存儲三巨頭中剩下的三星,HBM3打入英偉達供應鏈之後,HBM3e供應卻頗爲坎坷,受限於散熱、功耗等方面,產品至今仍未敲開英偉達大門。這家韓國公司3月底曾表示,預計今年HBM產能將增至去年的2.9倍。

▌技術競賽

HBM是AI芯片中佔比最高的部分。根據外媒拆解,英偉達H100成本接近3000美元,其中佔比最高的便是SK海力士的HBM,憑藉2000美元左右的成本直接超過製造和封裝。

不久前黃仁勳宣佈,將英偉達的AI芯片更新週期從兩年壓縮至一年,換言之,每年一更新。這一策略不僅意味着客戶需要適應這樣迅速的迭代,也敦促着供應商提高技術演進的速度。

SK海力士近日已開始將混合鍵合應用於3D DRAM的量產。TSV+堆疊鍵合工藝爲當前HBM理想方案;但隨着堆疊層數增加,散熱要求增加,混合鍵合有望成爲下一代HBM4方案。

除了SK海力士之外,三星電子先進封裝團隊也已完成了採用16層混合鍵合HBM內存技術驗證,未來16層堆疊混合鍵和技術將用於HBM4內存量產。

▌國產供應鏈提速追趕

美光在補產能的課,三星在補技術驗證的課,而我國HBM也已開啓提速追趕之路。

臺灣電子時報6月20日已援引業內人士消息稱,IC設備和材料供應商已經看到中國企業對HBM等產品的需求強勁。

HBM產業鏈持續配套升級的同時,勢必帶來新需求,其中一個關鍵就是設備環節。

以前文提到的SK海力士擴產1b DRAM爲例,公司已下達設備訂單,“主要是薄膜沉積、刻蝕、光刻等核心設備。”還有業內人士指出,“設備訂單數量的增長已經超出了我們最初的預期。”

而目前來看,打入HBM產業鏈的大陸企業中,有材料公司、封測公司、設備廠,也有代銷商。

華金證券6月3日研報也建議關注HBM產業鏈相關標的,包括1)封測環節:通富微電(先進封裝)、長電科技(先進封裝)等;2)設備環節:拓荊科技(PECVD+ALD+鍵合設備)、華海清科(減薄+CMP)、華卓精科(擬上市,鍵合設備)、芯源微(臨時鍵合與解鍵合)等;3)材料環節:華海誠科(環氧塑封料)、天承科技(RDL+TSV電鍍添加劑)、艾森股份(先進封裝電鍍)等。

回望11年前,SK海力士就已首次製造出HBM,兩年後迎來第一位客戶AMD。但在此之後,HBM因價格高昂,再鮮見客戶買賬,沉寂多年以致一度被看作是“點錯了科技樹”。

如今,英偉達一片GPU終於爲HBM“正名”,整個行業都在追趕HBM的進度。畢竟,在AI硬件軍備賽中,時間就是生命,落後意味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