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再陷風波,被索賠50億美元,谷歌做錯了什麼?
谷歌再陷風波,被索賠50億美元,谷歌做錯了什麼?
最新消息顯示,谷歌面臨一起侵犯個人隱私的集體訴訟。原告指控谷歌在用戶使用瀏覽器的隱身模式上網時仍然收集個人的上網歷史用於訓練AI。原告要求谷歌支付50億美元的經濟賠償,約合人民幣350多億元。
訴訟聲稱,谷歌在構建其人工智能產品時,非法獲取了我們的個人和專業信息、創意和版權作品、照片,甚至我們的電子郵件等幾乎構成了我們的全部數字足跡的信息。多年來,谷歌秘密地收集了這些數據,並未經過任何通知或徵得同意。
谷歌曾經在隱私條款中提到,用戶在隱身模式下,不應收集用戶的上網信息,然而現在谷歌的做法已經與自己承諾的事相違背,這樣表裡不一的行爲引發了人們對於個人數據隱私保護的擔憂。
作爲互聯網巨頭,谷歌不止一次陷入竊取用戶信息的訴訟和醜聞之中,原本應當維護用戶利益的他們卻屢禁不止,肆無忌憚的一次又一次侵犯個人隱私,遊走在法律邊緣,挑戰法律底線。2019年1月,谷歌就因隱私透明度問題北伐5000萬歐元罰款。還未足一年,谷歌又再次被指控其旗下的YouTube視頻平臺違規採集未成年人信息。
不管是監管警告還是天價罰款賬單,都沒能阻止谷歌。谷歌難道對自己遭受的損失不痛不癢嗎?當然不是,雖然天價罰款賬單對於谷歌來說可能還可以扛得住,但是其企業形象是比罰款更重要的東西,屢次陷入醜聞必定回對谷歌造成重要影響。那麼問題來了,谷歌爲什麼要冒這麼大的險屢次觸犯法律呢?
谷歌雖然是一所搜索引擎公司,但是其大部分收入都來自於廣告領域,谷歌廣告收入佔其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因此,掌握用戶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投放給用戶是其利益的主要來源之一。谷歌怎麼可能放棄這麼一座大寶藏呢?
互聯網時代,誰擁有了用戶數據,誰就相當於擁有了一座寶藏,只要稍加利用,就能帶來巨大利益。這些話不是說說而已,現在不管是什麼購物平臺還是娛樂平臺,都有相應的推薦榜單,有時候甚至你在淘寶上看了一件衣服,抖音、京東、甚至頭條都能給你推薦那件衣服,這是爲什麼?這就是因爲各大平臺都獲取了你的數據,瞭解了你的習慣、喜好、甚至口味偏好,真可謂比你自己都更瞭解你。
不過,獲取這些數據當然不僅僅是爲了瞭解你,而是爲了利用這些信息來給你推薦你很大概率會喜歡的東西,從而誘使你瀏覽、消費,這樣他們就能從中獲利。誰擁有的用戶數據更多,誰就具有更大的競爭力。這就是許多互聯網巨頭爭相獲取用戶數據的原因。
谷歌至始至終都在濫用權力操控市場,並在屢次陷入醜聞後始終都未做出實質上的改變。谷歌作爲互聯網巨頭之一,佔據了市場大部分份額,大家都習慣了谷歌的存在,即使爆出醜聞,只要不對個人帶來真正損害,就不會放棄谷歌。據數據顯示,谷歌在搜索領域的市場佔有率已經將近60%,這也是谷歌屢次觸犯法律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谷歌並不是唯一一家竊取用戶隱私信息的互聯網公司,知名社交平臺FaceBook也是谷歌的“好夥伴”。當然,這種竊取隱私信息的企業也不止這兩家,我們國內的本站、小紅書等平臺同樣也有此種行爲。
互聯網時代,用戶數據的收集和隱私保護問題已經成爲當今數字時代亟待解決的難題。在信息不對等的情況下,用戶永遠是弱勢羣體,爲了正常使用軟件,我們就必須同意軟件彈出來的隱私條款。幾乎每個軟件都會有這種情況,用戶不同意一個,難道還能不同意所有的軟件嗎?不同意就不給用軟件,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點擊同意,這就意味着你的信息會被訪問並使用。
互聯網時代,用戶對於個人數據使用和隱私保護的關注日益增加,並且開始通過法律途徑捍衛自己的權益。社會和監管機構也應該根據此類事件,對數據隱私保護領域的法規進行修訂和加強,確保科技公司遵守規定並對違規行爲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