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的流水席用這款?作家憶八仙桌的情感連結

呂自揚》坐八仙桌食菜尾

【愛傳媒呂自揚專欄】1970年以前的鄉村,如看到莊社裡有人在路上,用力在夯一個大大的四方形桌子,兩手緊緊抓着兩枝桌腳在夯八仙桌,就可知道,大概這莊裡有喜事,有人婚嫁要辦桌請客了。

鄉村人家的大廳,也當飯廳和客廳,幾乎家家都有一張用來吃飯的四方型大桌子,叫八仙桌。四枝腳,四邊皆長約三尺,高約二尺九。桌四邊都各放一張長椅條。吃飯時,一家人都圍坐在八仙桌四邊的椅條上吃飯。一張椅條坐二個人,一桌可坐八個人。客人來,都請坐在八仙桌的椅條上,講話喝茶。

民間流傳有呂洞賓、李鐵柺、何仙姑等八仙的故事,這種桌子剛好可坐八位,人們就稱這種桌子叫八仙桌。以前的鄉村孩子,念小學時,都是用椅條當書桌,來寫功課。長大才坐椅條在桌上寫字。

八仙桌當飯桌外, 逢年過節拜神明祖先,也都用八仙桌。八仙桌大多是用檜木、櫸木、龍眼木製作,實木實心,都很重,龍眼木最重,檜木的較輕些。都很貴。

1960年代,有位鄉親買了一張八仙桌是三千元,比當老師一個月的薪水還多。很多人家生活很辛苦,家裡卻也都有八仙桌,也都坐八仙桌吃飯。可說是很特殊的鄉村八仙桌吃飯文化。

鄉村婚嫁請客,都是請廚子來煮,叫辦桌。南部人臺語稱煮食辦桌的師傅叫廚子、廚子師,北部人叫總鋪師。廚子,ㄉㄡ ㄐㄧˋ。因媒體都稱總鋪師,現在連著名內門辦桌也都叫總鋪師了。

鄉村請客辦桌,都是先由廚子依主家估計桌數開列菜單,由主家自己或請幫忙的人去採購菜料。辦桌那天,廚子再帶切炒用具和助手前來烹煮。鄉村莊社的親友鄰居,大家都來歡喜相互幫忙。

鄉村婚嫁喜慶請客,都坐八仙桌,都要向親友鄰居,一家一家去借去夯八仙桌和椅條,大家都會歡喜相借。同莊的桌椅若不夠,就要到隔壁的莊社去借。請客那一兩天,幫忙的人就要一家一家去夯八仙桌,挨家挨戶去搬椅條。所以,走到莊社,只要在路上或巷子裡,看到有人在夯搬八仙桌,就知道是有人家有喜慶要請客了。

請客通常都將八仙桌擺在三合院的大埕,無大埕就擺在住家旁邊的空地或道路上,一桌八人,坐在長椅條上吃。

每次請客,八仙桌和椅條都要借很多,形狀相同,大家都借來借去。所以,每家的桌子和椅子底下,都有寫名字做記號。請客完後,就看桌椅下寫的名字,一家一家去送還。

以前生活不好,想吃一頓好的,都是在有人請客的時候。有句俗語就說:「查甫欲食望人請,查某欲食望生子。」鄉村請客最多的,一種是喜事結婚請客,一種是神明慶典熱鬧請客。喜事請客要包紅包,拜拜演戲請客不用包紅包。大家最喜歡的,當然是作戲熱鬧有人請客的時候。

鄉村辦桌,都有一道羹、一道雞,都有米粉、魚丸湯和小封肉、大封肉,也有汽水。小孩子給人家請,最喜歡喝汽水和吃米粉、魚丸,很多孩子都光吃這三樣就吃飽了。小封是把豬肉煮成約三公分長短的小肉塊。大封是碗公大的肉塊,一桌一大塊,等於是一大塊「東坡肉」。大人平常難得有肉吃,都喜歡吃小封肉和大封肉。

做農人家食量大,鄉村請客辦桌,怕人家吃不飽,每道菜的量都煮很多。

喜宴結束後,每桌都會有剩菜。幫忙的婦女就拿着桶子,把一桌一桌的剩菜剩湯,收倒在桶子裡。然後,把全部剩菜都倒在大鍋鼎裡,用大火一起煮滾。

這些綜合煮滾過的大鍋剩菜,叫菜尾。幫忙的婦女,就會挑着菜桶,一家一戶去,把這些菜尾分舀給有來幫忙和有借桌子椅子的人家,叫做分菜尾。如量夠,就分給其他的厝邊隔壁,大家有分。

喜宴後,分菜尾給厝邊隔壁,這種把喜宴的不同剩菜都混煮在一起的菜尾,吃起來感覺味道特別好,很受歡迎,人人愛吃。不論是鄉村人家還是街市人家,可說人人都愛吃菜尾,也都吃過菜尾,都念念不忘那個年代吃菜尾的美好滋味。

岡山有位醫生,每次無法參加親友喜宴,就都說沒關係,把菜尾送一些給他就好。現在流行古早味,夜市也有人把大鍋菜煮成像菜尾的味道來賣。

食婚嫁喜宴的菜尾,是以前的鄉村歲月裡,生活上最有人情味,甜美溫馨的回味。-摘錄《那流逝的鄉村歲月》

作者爲作家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