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217億!90後清華學霸創業,阿里騰訊搶着送錢,只因老闆是他
最近股票大漲,從去年就被看好的AI股也沒有讓股民們失望,某AI概念股狂飆20%。
自去年ChatGPT在全球風靡,更多資本和創業者涌入了AI賽道。
而今年衝出的一匹黑馬,在算力上超越了國內一衆AI,用戶一度超過百度的文心一言。
這讓很少共同合作的騰訊和阿里兩大互聯網巨頭,不約而同地抱着錢上門求投資。
這匹黑馬就是月之暗面,由90後“清華學霸”楊植麟創立於2023年4月,並在同年10月推出了世界首個支持輸入20萬字的智能助手 Kimi。
月之暗面估值在短短不到一年時間就達到了30億美元,被稱爲“中國OPEN AI”
kimi概念股也在今年3月暴漲,8月份再次傳出獲得騰訊3億美元融資。
創始人楊植麟目前身價已超23億美元,成爲資圈的當紅炸子雞。
楊植麟身上有數個標籤,“天才少年”“清華學霸”“搖滾明星”“流浪詩人”。
1993年,楊植麟出生於廣東汕頭,年少時的夢想是成爲一位搖滾明星,對計算機並沒有半點興趣。
但在高中時,沒有任何編程基礎的楊植麟卻被選拔進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培訓班,最終在比賽中獲得一等獎,並因此獲得清華大學保送生資格。
可他似乎不希望自己被特殊看待,反而更努力地學習。高考時以667分,遠超清華大學錄取線的分數考上。
大一被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錄取,但他發現自己的興趣不在熱能專業,大二時轉專業進入計算機系。
不愧是天才,雖然是轉專業生,楊植麟卻以滿分成績通過了所有程序設計課,並在2015年以年級第一的成績畢業。
本碩畢業後,楊植麟繼續前往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語言技術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
而他跟從的這兩位老師不簡單,一位是蘋果首席AI總監 Ruslan,另一位是谷歌首席科學家William。
楊植麟在讀博期間就已經成爲AI領域的風雲人物。
2016年,楊植麟一邊讀博一邊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首度創業,做的是用大模型AI技術完成“銷售科技”方案。
只是此時的AI多爲企業運用,個人也能便捷使用,還是很多人不敢想的方向。
除了自己創業,國內外互聯網科技公司Facebook、Google,華爲的盤古NLP、悟道等大模型的研發都有楊植麟的參與,彼時他被業界稱爲“中國大模型90後第一人”。
2020年,年僅27歲的楊植麟,就登上了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
去年ChatGTP的爆火讓楊植麟看到了AI在未來發展的潛力。
實力、經驗都是佼佼者的他,本可以繼續在國外拿着高薪、過着舒適日子,但他卻選擇了回國創業。
2023年4月,楊植麟以他喜歡的英國搖滾樂隊專輯名“月之暗面”命名,成立了AI公司並持股78.968%。
因他紮實的學術背景和豐富的行業經驗,公司成立不到2個月就獲得了紅杉中國、真格基金等知名機構2億美元的融資。
2023年10月楊植麟公司旗下的唯一產品kimi推出,而kimi正是楊植麟的英文名。
當國內外AI每次文本輸入字數還限制在幾千字,無法攻破的困境時,楊植麟以“長文本”的精細賽道,一次可以輸入20萬字的kimi,擠進AI這個神仙打架的賽道,一躍成爲世界領先者。
kimi智能助手一推出就收穫了大片好評,這匹黑馬的闖入無疑讓正在打架的各位“神仙”感到了危機。
同時也讓商業巨頭嗅到了新的商機。
要說AI剛興起時是“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的普賺階段,到後期就要看誰在精細化領域更有潛力了。
楊植麟便是在精細化領域第一個衝出頭的那個人,於是各大投資商捧着錢蜂擁而至。
公司成立不到半年就完成了三輪融資,市值高達25億美元。
隨着阿里、騰訊的加入,月之暗面的市值又迅速提高到了200多億元,楊植麟的身價也隨之暴漲。
然而人紅是非多,今年4月有傳言說楊植麟出售手中股權套現了4000萬美元。
外界正在猜測楊植麟是否準備套現跑路時,月之暗面很快就做出了回覆,表示都是謠言。
並且告知外界,月之暗面剛完成對員工的激勵制度,以破除謠言。
楊植麟深知一個回覆是沒有辦法真正破除謠言的,他只能繼續埋頭進步,在AI技術上不斷突破。
楊植麟先帶領團隊將kimi擁有處理上下文20萬字水平的能力,提升到了處理200萬字的水平,已經是全球領先水平的他還在不斷超越自我。
接着繼續提升AI的探索能力,本月11日又推出了kimi探索版。
探索版才推出就吸引了大量用戶體驗,直接導致系統癱瘓。
前兩天已經全面開放使用,據說kimi探索版的搜索量是普通版的10倍,並且超越同類產品至少30%。
楊植麟用行動一次次向用戶證明,他和他的產品是可靠的。
AI到目前已經發展了70年,全球人工智能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未來十年內我們就可以看到AI產業發展給市場帶來的巨大變化,這意味着AI行業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更多有潛力的資本也會相繼加入。
楊植麟在一次採訪中也提到,未來很久都不會出現kimi以外的第二款產品,他想把這款產品做到極致,給普通用戶帶去更多有用的幫助。
從長期方面,他希望kimi成爲一個有思考的夥伴,懂用戶想什麼,並給出建議。簡單說就是理解使用它的人,但又不會代替人行使權利。
未來,楊植麟能帶領團隊走多遠、能給市場交出怎樣的產品是個未知數。
但作爲年輕的90後,他敢於創新但不盲目的勇氣,激勵了有夢想但一直不敢行動的我們。
就像他引用的丹尼爾。卡尼曼那句話:
“很多時候你願意去做一個你不知道的東西,其實你不知道有很多東西不知道,所以你纔有這樣的勇氣去做。當你做了,你會發現有很多新的問題,也許這個東西就是創新的意義。”
正是因爲有楊植麟這樣敢於創新又落地的年輕人走在科技前端,我們的生活才越來越便捷。
創新是勇氣,作爲使用者的我們如果能對創新者多一些探索未知的包容,也許能讓他們走得更遠。
參考資料:
1、騰訊科技:《月之暗面楊植麟:互聯網研發是“種樹”,大模型研發是“承包森林”》
2、第一財經:《Kimi,給“搜索”一個新答案!》
3、百科:《北京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七月
編輯:柳葉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