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創作也需要現實主義精神
原標題:古裝劇創作也需要現實主義精神
與往年相似,今年暑期檔的古裝劇也扎堆上線。儘管新劇接續播出,口碑與收視俱佳之作卻寥寥無幾——因爲這些作品在類型上鮮有創新,多以“流量明星+特效堆積+流水線劇情”爲標配,所以只能吸引主演粉絲、原著粉絲、古裝劇迷,使得熱度“開局即巔峰”,傳播面極其有限。爲了吸引受衆、突破圈層,很多創作者在人設極致化、劇情遊戲化等上做文章。這些作品有的以真實歷史爲背景,卻出現大量違背史實的內容。有的作品爲了掩飾創作者在具體歷史知識方面的缺失,便架空背景,又爲了增加“真實感”,張冠李戴、憑空捏造古代機構名稱、行政程序、風俗習慣等。有的作品講述穿越、重生等高概念故事,架構人、神、魔、妖等共存的龐大世界,卻未能在時間線軸、地理環境等方面實現邏輯自洽。有的作品用探案、權謀、宮鬥、青春、校園元素包裝愛情故事,卻未能將這些內容有機融合。有的作品專注於高能情節、戲劇衝突,不講人物行動邏輯、事件發展邏輯,令人感到突兀跳躍。還有的作品從劇情設置到場景鋪陳,都充滿現代元素,好像一羣現代人穿着古裝玩情景再現。出現以上種種問題,都是創作上缺乏現實主義精神所致。
現實主義是相對於浪漫主義的創作理念和風格手法,提倡在創作中關注社會現實問題和人們的生存狀態,揭示生活本質和時代特質,從而書寫人類豐富飽滿的心靈世界。它並不等同於現實題材,現實題材是相對於古代題材的概念,以故事發生的時間爲界定標準,一般以現當代爲故事背景。現實主義是中國影視行業的優良傳統,不分題材古今,普遍適用於古裝題材、現實題材等創作中。然而,當下部分創作者誤以爲只有現實題材才需要秉持現實主義,而古裝劇是造夢工程,要通過各種假定性手法營造現實生活中難以體驗的濃烈情感、視覺體驗。其實,假定性與現實主義並不衝突,不會影響現實主義對真實性的追求。因爲現實主義精神所追求的真實性,不是攝像機成像技術追求的那種簡單機械的客觀真實,而是影視邏輯構建的人的心理現實,要求創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進行劇情講述和形象塑造時要符合故事發生的時空背景和人物形象的心理狀態,讓觀衆能夠接受理解。
由此可見,古裝題材創作同樣需要現實主義精神的指導。首先,現實主義要求古裝劇創作真實再現古裝情境,彰顯歷史質感,用豐富有匠心的細節描寫,創造主觀真實的世界。創作者可以查閱歷史文獻、文物出土報告,參考古代各種相關知識,根據具體劇情和文化常識設計服裝、化裝、道具、場景,再將這些細節有機組合在一起,構建符合中國人文化認知、審美品位、生活常識和現實邏輯的古裝世界,爲演員表演、情節推進和人物塑造提供有力支撐,讓觀衆更快速地進入情境,獲得沉浸觀感。
其次,現實主義要求古裝劇創作在設置故事情節、製造戲劇衝突、表現人物關係時,以生活的因果邏輯、人物的行爲邏輯、歷史的文化邏輯爲基礎,這樣才能使人物真實可信,發生在人物身上的故事合情合理。《清平樂》之所以能受到衆多觀衆喜愛,是因其在創作中劇情尊重歷史,角色尊重人性,細節尊重文化。
再次,現實主義要求古裝劇創作將影像時空、歷史情境與現實世界聯繫起來,與當下的觀衆產生心理鏈接。比如,《蓮花樓》關於“失去”與“放下”的探討,引發當下在快節奏生活中不斷做“加法”的觀衆思考。他們從主角李蓮花由天下第一轉變爲鄉野遊醫的人生故事中體會到,實現人生價值有多種途徑。《夢華錄》講述宋朝三個女人因各種原因從江南來到東京“京漂”,互助互愛,實現人生逆襲的故事,表現了女性羣體自尊自愛自強,勇於對抗命運不公,不斷前進的精神面貌,讓許多在大城市裡拼搏的女性看到自己的影子。
可見,古裝劇也可以體現現實主義的遼闊視野和深刻洞察,以現實溫度迴應社會關注,引發觀衆的情感共鳴和現實思考。
總而言之,現實主義的價值不僅在於反映現實,更在於對現實產生積極意義。在創作中堅持現實主義精神,實現歷史之真、藝術之美的統一,古裝劇才能煥發出新的生機,對社會發展、文化繁榮產生更加積極的作用。
(作者:陳敏 李蕾,分別系中央戲劇學院教授、光明日報編輯)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