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磨刀日」總下豪雨!一代名將為何既是雨神?又是龍神?

圖爲農曆五月十三,民間俗稱「關公磨刀日」,大陸山西太原大關帝廟祈福,演員扮成關公進行戲曲表演。中新社

雨神

關公令人感到驚訝的特徵之一是,祂所具有可以興雲佈雨的能力。首先,我從神話傳說的層面,討論五月十三日爲何會成爲和關羽相關的主要節日,以及人們又是如何相信關公是一條可以帶來雨水的龍之化身。接着,我會考察很多關公以雨神的角色現身其中的個案。中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系統總是依賴於雨水,在北方鄉村地區尤其如此,那裡正是關公偶像崇拜的中心,而且人們所能利用的人工灌溉方式極其有限。

龍神

現在與關公崇拜相關的兩個主要節日,分別爲五月十三日和六月二十四日,其中後者是十七世紀晚期的發明,我在第七章中將結合關羽的文人形象對此加以討論;而第一個節日要古老得多,而且始終是主要的節日。同一個節日能夠在相當長的時間和相當廣闊的地域內得以維持,再次說明文化傳播集體機制的強大,這一機制同樣作用於人們在神聖物品(大刀、赤兔馬)、祂的兩位助手,以及祂的外貌(紅臉、長髯、綠袍)等方面的共識。在下文中,我認爲五月十三日這個節日可能源於人們對可以行雲布雨的龍神信仰。接下來,我將考察一個民間故事,這個故事認爲關羽神祇是一條被玉帝下令處決的龍的化身。

五月十三日

最初,不同的節日看來是並存的,這也符合我之前的分析;也就是說,神祇的發源有多個不同的中心,它既和作爲佛教廟宇的玉泉寺相關,又出現在驅魔儀式專家的道教世界中,同時還得到山西最南部民衆的崇祀。因此,在一份十三世紀的道教神祇(或者是被道教儀式專家所挪用的神祇)日曆中,將道教中的崇寧真君即關羽的生日定爲六月初六。由於這一材料來自南宋末年,所以將這一節日與神靈的道教驅魔身分聯繫在一起並不奇怪,因爲在當時的南方,這一職能十分重要。與此同時,道教中存在不止一個與關羽神祇相關的節慶日期,也表明五月分這個節日的定型並非透過道教這一途徑實現的。有趣的是,至少從明代中期以來,解州的人們就在佛誕日舉行和關羽神祇相關的賽會活動,因爲大家相信關公是在這一天獲得冊封的。很少有其他地方會把這個日期作爲節日,這表明標準化的關帝節慶日期亦非源於解州的關帝廟。同時,這則史料較爲晚出,也無法支持當地的關羽崇拜源於佛教的假設。

第一部關羽聖蹟傳的作者——胡琦,在十四世紀初便指出,晉楚之人相傳關羽生於六月二十二日,關平則生於五月十三日。不過通常人們把五月十三日作爲和關羽相關的主要節日加以慶祝,這使得胡琦的說法看上去有點奇怪。到了清代初年,另外一個不同的日期——六月二十四日才作爲節日開始流行,我們將在第七章中加以討論。胡琦關於五月節的不同解釋或許是一種地方的變異型態,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看到被保留下來的傳統日期。

在一二四九年的一方來自元大都關帝廟的碑刻中,五月十三日已經被提及,與此同時,這方碑刻還提到與神祇形象相關的其他要素。來自西北鞏昌的一方一三二五年碑刻進一步確認了這一日期,特別提到當地將五月二十三日作爲節日是一個例外:其他州府在(五月)十三日祭拜。在明代,它變成最爲常見的賽會日期。這一日期佔據統治地位表明,隨着神祇崇拜在全國內傳播,在某一時間點,它已經成爲口頭傳說的有機組成部分,儘管它並非必然起源於那些舊的崇拜中心,比如玉泉寺或者解州,在那裡,它們有自己的節慶日。

我們只能推測爲什麼會選擇五月十三日。在中國南方,傳統上這個月分被視爲惡月(作爲雙關語,「惡」與「五」有着類似的發音),它和梅雨的開始以及「流行病」(可以是任何一種傳染性疾病)的發端聯繫在一起。人們會採取一些傳統而細緻的防範措施,以防這些具有毒性和魔性的影響傷害到普通人及宋代以來的天師們,對關公的崇拜是當時這些預防手段和驅魔措施的一部分。

至於選擇這個月的十三日而非其他日期的具體原因,可能與一個關於龍神生日的更古老信仰有關,我們可以在十世紀以來的文獻中尋找線索。此外,一部元代晚期的農諺書籍提到,如果五月十三日徹夜下雨,人們在次年就應該提前播種。一部晚明的方誌也記載五月十三日白龍布雨的信仰。儘管這些證據都過於零碎,無法確切地重構這一天的習俗,但看起來人們相信五月十三日、雨水的來臨及白龍的誕生三者之間存在某種程度的關聯。

我們可以從文獻中發現,至少從十六世紀開始,五月十三日的關公賽會就和求雨聯繫在一起。根據一五五八年的《清豐縣志》(清豐縣位於河南的大名府附近),人們相信當發生乾旱時,在神祇生日那天一定會有「雨之徵」。清代和民國的資料則提到人們把那一天下的雨稱爲「磨刀雨」。清代以來,在河南定城縣有一個與神祇相關的新節日,其中的說法稍有變化:二十世紀初,當地的農民認爲如果關羽喝醉了,六月二十四日就會下雨。在這一天,青苗會通常會舉行秋天的第一場活動,並且開始「看田頭」。在這裡,古老的習俗被挪到新的日期舉行,這表明原來下雨和特定日期之間的聯繫,已經被下雨和神祇的聯繫所取代,而具體日期也可以發生變化。

《關羽:由凡入神的歷史與想像》。圖/聯經出版提供

二十世紀的民間傳說確認了人們相信神祇的節日、關羽著名的大刀與雨水的降臨之間存在着聯繫。在湖北省長江沿岸的一個貿易市鎮——沙市,流傳着一則民間故事,故事是這樣解釋雨季的:暫事曹操的關羽決定在五月十三日離開曹營。這就是非常有名的「過五關」故事,全中國的地方賽會經常搬演這一劇碼,在第五章中已經討論過。神祇的青龍偃月刀只能用天河之水,而不能用普通的水來磨。當時發生乾旱,關羽看不到一絲雲彩,他便用青龍偃月刀威脅東海龍神,警告龍神如果不下「磨刀雨」,他就不讓祂曬乾自己的龍袍。聽到這些,龍神真的害怕了,因爲如果祂的龍袍一直是溼的,祂將不得不持續不斷地布雨。因此直到關羽經過一路打鬥,回到劉備陣營爲止,龍神持續不斷地提供雨水,以使關羽的大刀在不停的戰鬥中保持鋒利。當關羽回到劉備那裡時,已經是六月十六日。所以,雨季通常會在這一天結束。這個故事被看作湖北當地一則謠諺的來源:「不借關羽磨刀雨,龍王休想曬龍袍。」

(本文摘錄自《關羽:由凡入神的歷史與想像》,聯經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