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產值逆差破7134億元 學者批:旅客數沒千萬是國家之恥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14日舉行國家觀光政策年終檢討,邀產學界座談交流。(蔡明亙攝)
交通部訂千萬國際客來臺已難達標,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今舉行國家觀光政策年終檢討,邀產學界座談交流。國政基金會指出,觀光產業已淪爲「觀光慘業」。學者直言,花大錢沒找對方向,單靠補助難治本。更有學者說,香港與新加坡的國際客都超過2000萬,沒超過1000萬是國家之恥。
國政基金會永續發展組召集人陳宜民表示,觀光署統計2023年臺人出國近1180萬旅次,旅遊總支出破7134億元,外國旅客僅648.7萬人次來臺,消費額約2698億元。一來一往,去年旅遊逆差達4436億元,創歷史新高,比起2019年的3719億元逆差,高出717億元。
陳宜民說,日本觀光逐漸擺脫疫情影響,國際客訪日已恢復至疫情前8成,其中臺灣人去年在日本消費7786億日圓,更居全球首位。反觀臺灣政府,持續以補貼拚觀光,國旅人次還逐年降低,6成民衆選擇出國旅遊,政府應謀求解決之道,政府期待觀光產業復甦,但業者仍看不見春天。
中華觀光管理學會理事長李銘輝說,從以前就提到「千萬大國」,若檢視2019年數據,除菲律賓、寮國、柬埔寨等4至5個國家觀光客低於1000萬,其他日本、韓國、大陸等沒有不破千萬的,香港和新加坡也都超過2000萬,所以「沒超過1000萬其實是國家之恥」,訂千萬國際客這數字讓人難以理解。
「補助若只是撒錢,主管單位真的可以關門了!」李銘輝提及,疫情至今,交通設施、景點建設有沒有變化?連入境海關都沒改變,其他國家導入AI,臺灣還原地不動,沒進步反而退步。
中華大學觀光學院副教授沈冠亞認爲,臺灣編列許多觀光預算推廣,但花大錢沒找對方向,單補助絕不能治本,高峰期來臺觀光客最多1200萬人,少了陸客就少400萬人,因此千萬目標「不用力氣想都知道不可能超過」,每年觀光白皮書都提到觀光困境,改變卻有限,盼政府在政策面多支持旅遊業發展。
前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陳善珮也說,政府應檢討2項重點,包括觀光客入境統計要定義清楚,區分旅客、學生或就業族羣,要有好的數據分析纔能有好的對策;另應檢討補助方案,現行除觀光署,還有僑委會和教育部等,很多針對東南亞的補助是否有必要性,過去陸生來臺唸書,休假都想出去要怎麼消費,東南亞學生則會去找工作賺錢,形成對比。
陳善珮表示,近來各航空公司航線不斷推展,對以後來臺觀光客增加人次大有可爲,建議向鄰近國家合作研議中轉策略,例如24或72小時的中轉旅遊,增加消費機會,目前臺北是旅遊平臺熱門搜尋的「平替旅遊」目的地,也可借鑑日本的精準行銷策略,定期主推景點或購物,從各旅遊平臺和社羣推廣。
陳宜民強調,撐過3年疫情衝擊,業者始終見不到春暖花開,觀光產業淪爲「觀光慘業」,觀光非常需要整合、需要行銷與創意,才能吸引真正有消費能力的國際觀光客來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