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五個新常態臺灣應對策略

今年是不安的一年,全球面臨前所未有的動盪,從新冠疫情、俄烏戰爭到供應鏈斷鏈,而且不只是單一事件,好幾個黑天鵝事件聚在一起,形成完美風暴,也造成了在不同層面發生的新常態。

在投資方面,由於地緣政治影響,全球化分工潮流已徹底瓦解,未來走向區域整合,廠商必須在各地設立供應鏈及生產基地,就近服務當地市場。雖然這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但卻是在國際政治現實下不得已的「投資新常態」。

在經濟和金融領域,由於俄烏戰爭導致全球油價和糧價高漲,加速通貨膨脹,英國通膨率已高達10%,年底會達到14%。美國和其他國家,也都面臨通膨壓力,美國聯準會誓言將強力控制通膨,但沒有人敢預言結局,因此形成「金融新常態」。

在環境方面,最近由於全球氣候暖化造成各種天然災害,包括乾旱、風災及水災等。地球生病了,而且非常嚴重,這也是爲何拜登政府近期能夠順利通過「通膨削減法案」的原因,其中大部分預算將用於解決氣候變遷問題,包括太陽能、風電相關投資及電動車大量補貼。

在此同時,全球包括美國、德國、日本等工業大國在內,都在重新思考重啓核能或核電延役,能源政策產生劇烈改變。歐洲由於俄國斷氣,已開始規劃最極端的緊急動員方案,氣候變遷將成爲「環境新常態」。

由於氣候變遷,缺電勢必成爲新常態。臺灣在這方面必須特別謹慎,這不只是產業發展問題,而且有可能形成國安危機。臺灣的天然氣安全儲量僅有7天,從最近中共對臺灣海峽的封鎖,可以看到臺灣其實在能源結構上極端脆弱,中共不需以武力攻打臺灣,只要全面封鎖臺灣能源供給即能夠造成實質傷害,這也是最近歐美國家對臺灣高度憂心的原因。

在社會層面,臺灣面臨老年化及少子化的危機。一方面加速邁進超高齡社會,另一方面每年新生兒出生率小於1%,爲全世界最低的國家之一。由於人才供應極度不足,臺積電最近啓動「預辦登積計劃」,預計招募超過1500人,提前鎖定碩、博士人才並給予到職獎金,這基本上是對年輕人才的積極獵取行動,對臺積電是一大勝利,但對其他產業卻造成極大衝擊。簡單的說,人口結構不均衡是臺灣的「社會新常態」。

面對衆多新常態,我們必須要有新的策略及作法。第一、我們不能夠把常新態視爲固態,這是一個動態不斷調整的過程,對於正在發生事件中的速度以及可能擴大的程度,我們都必須要有未雨綢繆的準備。最糟糕的是我們覺得常態只會停留在一個定點,但事實卻遠超過我們的預期。

第二、我們必須做最壞的打算,預測系統不能再承受的「臨界點」。舉例來說,臺灣的電力不敷使用已是公認的事實,但卻沒有人做過真正的研究,在臺積電和其他產業需要大量用電、而再生能源卻無法跟上、核電又停止使用的情況下,整個系統究竟能夠支撐多久?同樣道理,如果現在的人才危機不能及早因應,放任其發展,未來一定會導致資源崩潰產業危機,造成社會問題,這些都需有系統性思考。

第三、我們必須要有生態系統的思維,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比如說「2050淨零碳排」政策,需要全方位的配套,應有清楚的路徑圖及執行方案。很多時候單一工具或做法,並沒有辦法有效解決問題。而且不同新常態之間有可能形成互爲因果的新衝擊,例如地緣政治會影響經濟、投資及金融,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典範轉移時代,我們需有新思維、新組織和新作法,我們雖不能預測未來和引領變革,但至少應該具有因應變化的準備及韌性,纔不至於滅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