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矽谷現象或矽谷幻象
這樣的發展似乎也重複出現在各種情境,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是令人稱羨的矽谷生活出現詭異的走勢。根據在矽谷住了40年的親戚描述,近年來矽谷的生活環境急劇惡化,不僅房價居高不下,犯罪率也節節上揚,舊金山灣區過去令人神往的工作與生活,似乎正由於過度集中而爲後續發展蒙上了不小的陰霾。今年5月初的數位時代雜誌以「當潮水退去後,回顧矽谷20年的狂歡和下坡」爲題介紹了當前矽谷經濟循環、住房挑戰、獨角獸褪色等等匪夷所思的環境(無論是投資或生活)。這些在雲裡來、霧裡去的科技金童,真實的生活比起在印度貧民窟的景象相去多遠呢?
矽谷地區有一路深夜公車每晚在高速公路上行駛,許多Homeless整晚住在這列單趟行駛就需要兩個小時的22號巴士上,票價合理(比起房屋租金堪稱太太太便宜了!)唯一的要求是不能躺下睡覺。這些無家可歸的人迥異於以往遊蕩街頭的Homeless,他們可能是某某網路公司從外地招募來的工程師、可能是西裝筆挺的業務員、可能是……反正不是典型的Homeless,去程兩小時加上回程兩小時就打發了半個夜晚,只是如此打發時間實在太不堪了。這些矽谷的黑暗面,折射出全球分配不均的驚人面向:工作機會的不均等、人才舞臺的不均等、所得收入的不均等。類似的敘事場景不只發生在舊金山灣區,亞馬遜大張旗鼓在美東成立第二總部也肇因當地的生活條件急劇惡化,必須展開疏散計劃。
臺灣在這一波美中貿易戰受惠不少,好友蔡裕慶董事長在臺中港加工出口區的新廠於雙十一動土了,新建的廠房設計不是世界第一、也是亞洲第一的電動車智能工廠,只是一年半來美中矛盾所啓動變革的小小縮影。各種傳聞中的供應鏈遷徙一一坐實了,挑戰也來了:五缺的缺口難以支撐返臺佈局的實際需要,臺灣在國際貿易上的關稅劣勢無力扭轉,臺灣的投資環境是否有如國王的新衣,如人飲水!面對可能迴流的白領人才或大量資本,政策配套需要嚴陣以對,否則,過去十年看回不回的臺灣房價,房市即將引爆下一波民怨實系意料中事!臺灣的物價相對平穩,但投資與就業機會的大好契機,也將對臺灣的通膨、利率、匯率等總經課題在2020年構成政策壓力;個體經濟面,廠商也勢必在動態的競爭態勢中找到最佳的定位與配置,深化升級與轉型的投資,將天助的際遇內化爲自助的努力,天助自助者不遠矣!
臺灣產業在中國大陸磁吸作用下,不僅產業遭遇了空洞的挑戰,也在志得意滿或畫地自限的思維中錯過了互聯網的大商機。下一個物聯網商機,在美中博弈的長期格局不變下,或許臺灣廠商可重返左右逢源的地位,進一步爭取臺灣投資環境的優化。最近一年,國際網路經濟巨擘持續加碼在臺設立研發中心,矽谷的外溢效果或許值得臺灣經濟與社會感到鼓舞,補課過去20年缺席的網路通訊,已順利銜接下一波產業發展。但西雅圖與北加州的負面發展,都有待臺灣以預應式的政策引導,穩步迎接這一波內流的商機與投資。值此同時,需留心迴流、大尾的鮭魚在停滯20年的小池塘裡如何容身?內流或迴流的產業與經濟活動對臺灣既有的產業生態造成什麼衝擊?內流、或迴流的產經、社會課題若能嚴謹評估與應對,將可避免經濟過熱所引發的諸般負面效應,引導更全面、可持續的臺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