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春日文旅生機勃勃

(原標題:【光明時評】春日文旅生機勃勃)

【光明時評】

作者:濟之(媒體評論員)

清明假期出遊數據日前發佈。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2024年清明假期3天,全國國內旅遊出遊1.19億人次,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1.5%;國內遊客出遊花費539.5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12.7%。

火熱數據背後,是塞滿“人從衆”的景區“特寫”,是令遊客大快朵頤的場景。從浙江杭州“西湖斷橋鋪滿了人”,到山東濟南變成了“擠南”,再到江蘇南京夫子廟景區因客流量過大,地鐵夫子廟站臨時跳站運行……此番情景不由得讓人們感慨:“到處都有一億人。”看來,這個假期,很多人都選擇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值得關注的是,這個假期,國內旅遊出遊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11.5%。該項數據不僅意味着文旅含“金”量高,還意味着人們的信心含量足。正因爲對未來有良好預期、當下有愉悅心境,纔有較高的出行意願,願意用腳步丈量壯美山河。

不只清明假期,這個春季的文旅消費都充滿活力,增長勢頭始終保持強勁。據統計,3月以來,“賞花”“踏春”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近7倍,賞花相關產品預訂量同比增長超3倍。“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其實,賞花何需直奔長安的上林苑,如今的神州大地,有很多地方都主打“賞花經濟”。從廣西南寧青秀山的三角梅,到北京居庸關長城腳下的山桃花;從江蘇南京莫愁湖公園的海棠花會,到河南洛陽的花海盛宴,無不吸引遊人前去駐足。在花團錦簇中,可領略浪漫花事,可感受春暖花開。

出遊,已經成爲人們的基本剛需;發展文旅業,也是各地的發展抓手。對於遊客來說,審美素養越來越高,消費需求也越來越多元化,不再滿足於到景點吃吃喝喝、看看轉轉,還希望獲得更高的文化體驗和新鮮感受。各地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向遊客提供更多充滿文化含量的旅遊項目,以及讓遊客眼前一亮的文旅新業態,將能更好滿足人們不斷升級的消費新需求,抓住產業發展新機遇。

《“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推動文化和旅遊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融合發展”。當前,很多地方堅持因地制宜,找準自己的文旅發展路徑,期望在融合發展上實現新突破。有的力推“賞花經濟”,有的做大“早茶文化”,有的深耕非遺經濟……如此種種,都是圍繞融合發展來發力,着力提升文旅業的黏合度,既招攬了人氣,也發展了產業,塑造了當地良好形象,可謂一舉多得。

一年四季,光景各異,每個季節都值得出遊。今春文旅消費充滿活力,讓人們看到了經濟回升的向好態勢。我們有理由期待,接下來的文旅消費同樣充滿生機。優化政策環境,解決堵點難點;推動產業融合,創新產品供給;建好平臺載體,加大惠民力度……多方精準發力、協同努力,讓文旅消費活力持續迸發。

《光明日報》(2024年04月11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