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的起點 兩屆亞運金牌

1958年東京亞運中華足球隊奪冠後合影。(羅北提供)

國民政府來到臺灣後,我國從1950年代開始參加亞運會與亞洲盃,其中於1954、1958年兩屆亞運都奪得金牌,則是另一頁黃金歲月。不過當時臺灣對足球還很陌生,日據時代的運動以棒球爲主流,香港則是我國足球啓蒙時期風氣最盛的地區,當時中華隊國腳幾乎清一色爲香港華僑,開啓了大約20年的「港腳時代」。

1954年,中華隊在馬尼拉亞運男足決賽以5比2擊敗南韓,首度摘金,金牌班底中的「香港之寶」姚卓然、莫振華、劉儀、陳輝洪、何應芬、鄧森等6人,4年後再度出征東京亞運,衛冕陣容也包括了「阿叔」林尚義,以及堪稱與臺灣足球淵源最深的港腳羅北。

「我雖然是香港華僑,但出來代表國家,很感動。」高齡88歲的羅北,於紐約住所聊到當年代表中華隊出征、球衣胸口繡有國旗的往事,情緒依然澎湃,「香港華僑是很愛國的,我們本來是該代表香港,但香港足總的祖國是英國,中華民國纔是祖國,自己人嘛!」

1932年出生的羅北綽號「大口北」,東京亞運是他第一次代表中華隊出征,回憶起在舊東京國立競技場對南韓的那場金牌戰,羅北笑說:「林尚義踢中後衛,但動作不好,還被趕出場,還好我們運氣好一點,反過來到延長賽才贏,10人拿冠軍。」

原來林尚義當時在空中爭頂時,故意去撞韓國中鋒的眼角,被紅牌罰下,但10打11的中華隊仍以2比2逼入延長賽,最後由左翼莫振華吊給右翼黃志強頭槌破門,才讓中華隊以3比2衛冕成功。

羅北迴憶,當時中華隊領隊是被喻爲「球國總統」的沈瑞慶,把一干港腳帶來臺灣的李惠堂則是總教練,奪金回國之後,全隊接受總統蔣中正的接見。

兩年後,以這批亞運金牌班底爲主體的中華隊,在亞洲區資格賽先後淘汰泰、韓,打入1960年羅馬奧運。進入會內賽,中華隊於B組預賽首戰東道主,雖被義大利傳奇球星裡瓦(Giovanni Rivera)攻入兩球,卻由莫振華射進我國在奧運會的歷史性首球(1936、1948採單淘汰制均遭完封出局),以1比4落敗。

次役中華隊0比5負巴西,最後一仗則由姚卓然獨中兩元,僅以2比3惜敗英國,3戰盡墨、進3球失12球無緣4強,結束我國第3次、也是迄今最後一次奧運會內賽之旅。

兩年後的雅加達亞運,理應是中華隊尋求男足3連霸的舞臺,可惜事與願違,扼腕的是中華隊不是在場上輸球致使衛冕夢碎,而是敗給了國際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