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人相助”,ST澄星時隔三年摘帽在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趙雲帆 報道

並不是所有“ST股”都在泥潭中掙扎,有的公司也開始看到了曙光。

6月21日晚間,ST澄星(600078.SH)公告,公司已經撤銷其他風險提示,並於6月21日停牌一日後,以澄星股份簡稱復牌。

作爲一家磷化工企業,澄星股份曾於2021年因資不抵債,大股東資金佔用等問題被2020財年年審機構出具否定意見的內控報告。此後,澄星股份通過對大股東澄星集團的破產重整,陸續實現佔款回收和公司控制權轉移。

三年中,澄星股份雖深陷經營困境和股東佔款泥潭,但卻在大股東的破產重組中“因禍得福”,總市值一度達到百億以上,其皆因公司迎來新大股東無錫星盛州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無錫星盛州”),以及該有限合夥背後的實控人,吉利集團掌舵者李書福之子李星星。

雖得“貴人相助”,但在磷化工景氣度有限的幾年中,澄星股份的“改朝換代”暫未令公司獲得更爲積極的經營業績。截至6月21日停牌前,ST澄星股價報7.02元/股,市值46.5億,僅爲兩年前的四成左右。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澄星股份曾因爲時任控股股東澄星集團子公司採購行爲擔保而遭牽連。由於無法履行擔保責任,澄星集團所持澄星股份所有股票被先後凍結並拍賣。

因涉訴訟和擔保違約事項,2021年,時任澄星股份年審機構蘇亞金誠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否定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且因經審計2020年末淨資產未負,公司也同時被處以退市風險警示。澄星股份也自此開始了長達三年的“ST股”歷程。

然而,由於新能源車概念促使磷鋰概念大火,澄星股份“礦電磷一體化”產業鏈優勢反而得到了擁有深厚吉利背景的無錫星盛州眷顧,最終也由該有限合夥獲得了澄星股份約26%的股權。

隨着無錫星盛州協調與入主,澄星股份佔款事項在地方資產管理機構以及無錫星盛州的關聯法人的協助中逐步得到解決。澄星股份也於2021年完成債務重組,涉其他風險事項逐步消除。

隨後,公司也在年審機構爲公司2022年、2023年財報出具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後,申請摘帽。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澄星股份的危機已經暫時解除,但因近兩年磷化工景氣度較2022年有所下行,公司經營情況並未明顯改善。

財務數據顯示,2021-2023年,澄星股份分別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0.15億、5.21億和-0.61億元,其中2021年、2022年公司均獲得了較多的債務重組收益。而剔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公司近三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25億元、2.79億元和-0.98億元。

今年一季度澄星股份再度出現虧損,歸母淨利和扣非利潤分別爲-0.07億元和-0.18億元。

今年5月,澄星股份還因公司江陰磷酸工廠生產許可到期宣佈臨時停產而遭遇交易所問詢,而直至6月19日,公司重新取得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