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歐元區經濟遲緩 病因存在根本問題
爲什麼歐元區經濟在最近幾年落後於美國和其它先進國家經濟體?過去以來一連串大規模刺激計劃,包括2009年的成長和就業計劃、2014年執委會提出的「歐盟基礎設施投資計劃」,以及新綠色協定計劃、歐洲下世代計劃等。目前看來,這些所謂的「中央計劃」只能帶來較差的成長,債務高築,以及高通膨。
外界預計歐盟在2023年GDP成長率爲0.6%,而通膨率超過5%,重要的是,核心通膨率仍比穩定物價目標的2%高出3倍。
歐洲央行(ECB)的數據顯示,歐元區貨幣總量開始放緩(縮表),但通膨仍高。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對通膨的立場很明確,但歐洲央行的目標必須得到實現。問題在於,歐元區只是試圖透過升息來緩和通膨,而各國政府則繼續花費數十億歐元在所謂的「次世代基金」和赤字上,這意指着,未來將產生更多的通膨或稅收。
歐元區的信貸正隨着貨幣總量而一起下滑。貨幣正常化的負擔全都落在生產部門、家庭和企業身上,而許多政府還在繼續增加赤字預算支出。
歐元區的經濟成長非常糟,歐元區選擇做的不是激勵經濟自由模式,而是補貼干預的經濟模式。
預計2023年經濟將小幅成長,但高通膨、利率上升、出口下降仍拖累着經濟,次世代基金也並沒有產生邊際效果或加乘的作用。
另外當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相當於GDP的52%時,提高利率是不夠的。另外無法忽略的一點是,歐元區的通膨預期正在上升。
儘管制定了數兆美元的赤字和成長計劃,但歐元區正面臨着成長乏力和高通膨的不利環境,這主要是能源成本上漲和利率上升產生的滯後效應所導致。根據歐洲央行估計,在利率上升之後的12至18個月當中,利率上漲對經濟沒有產生出充分的影響。
此外歐盟也面臨技術發展問題,在投資方面表現落後,特別在專利和技術方面。歐盟無法挑戰全球科技巨頭地位,一個主要因素是歐盟的稅收水準太高,阻礙打造出世界級的科技巨頭。
如果說歐盟能從美國或其它國家吸取教訓,那就是大規模的中央計劃無法帶來成長,政府也無法引領經濟進行創新。歐元區是可以從供給面和「由下而上」的取向,來獲益經濟發展。然而過於中央計劃性經濟取向,可能推向其它的路徑。
然而歐洲原本就是社會主義取向,長期政策爲社會福利取向,爲政策官員們的政治共識,因此推行改革仍需較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