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圈地搶人佔市場 臺青應大膽前進東南亞
國立政治大學通過教育部覈定新創設「東南亞語文學系」學士班,並分爲越文、泰文、印尼文三組,113學年三組分別各招生。圖/政治大學提供
傾讀貴報「私校並外語系 政大卻逆勢創東南亞語文系 看見就業新前景?」筆者作爲臺灣唯一的外語大學、全國公私立技職大學唯一東南亞學系的創系主任,對設立東南亞系被描述爲「逆勢」,想做些補充:臺灣少子女化讓外語相關學系招生困難是現實,卻是學生、家長誤解所致,東南亞系更深受其害。實情是,設立東南亞相關學系是順應國際政經趨勢,東南亞就業職缺多更是現在進行式。
先談順勢:美中競爭下,與中國「脫鉤」、「去風險」、美國「友岸外包」使衆多跨國公司以「中國加1」對策分散風險,讓東南亞備受外資關愛。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指出,在二○一七至二二年間,東南亞外資增加四十%,總金額超過中國、拉美非;《日經亞洲》則說單二○二二年東南亞便吸引創紀錄的二二二五億美元;我國統計也指對東南亞投資在二○二二年達五十點七億美元,首度超過對中投資。
再談就業實況:某人力銀行今年二月下旬就有二三四二筆東南亞職缺,佔海外職缺半數以上,月薪至少臺幣四萬,顯示臺商需才孔急。二○二二年以來有廿多家上市櫃公司、中小企業「隱形冠軍」聯繫我,想來校舉辦就業講座,有的還提供臺幣四、五萬實習月薪,希望同學實習後轉正。這顯示企業認爲東南亞系學生會東南亞語、通曉當地社會民情,又熟悉臺商管理文化,是能承上轉下的中堅幹部。
逆勢?順勢?入學註冊率達九十八%的第一屆學生在去年六月畢典前有廿%被企業內訂。在九月時,同學中除服兵役、繼承家業者外,幾已就職,亦有考上移民署、漁業署公職。但第二到五屆註冊率卻驟降到六、七成。雖有轉學生加入,但就學率仍未達九成。
「叫好不叫座」成爲東南亞學系給人的「刻板印象」,反映出企業的殷切期望沒有獲得多數學生和家長的熱切迴應。原因是民衆對東南亞的刻板印象確因新南向政策的執行而有所改變,但近日網紅到柬埔寨鬧出的笑話,仍反映部分媒體、民衆對東南亞「落後、髒亂、不安全」迷思,沒有發現東南亞已非吳下阿蒙,中國、日本、韓國早已去圈地、搶人,佔市場。
筆者研究東亞政經與產業發展,看到泰國成爲日系車廠兵家必爭之地,曼谷被譽爲「亞洲底特律」;越南成爲韓國三星製造重鎮,生產全球銷量一半以上的手機和平板,產值直逼越南GDP的廿五%;印尼是亞洲創新「獨角獸」沃土,也是原物料大國,國會更曾要求中企作證,關心礦產開採。而臺企如製鞋業的寶成,在東南亞產能已超過中國;電子業如鴻海、「電子五哥」都在東南亞擴廠或新建廠區。但人才在那裡?
筆者想引用日本北海道大學前身札幌農學校首任校長William S. Clark對日本學生的臨別贈言「年輕人,要胸懷大志!」(Boys, be ambitious),鼓勵年輕人走出臺灣的舒適圈,擴大個人職涯,成爲支撐臺商與各國外資在東南亞爭雄的新生代臺灣幹部。期待更多高中職生和家長看到國際趨勢,大膽前進東南亞,開創個人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