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主動披露共軍空域保留動態 學者:展現偵察嚇阻
國防部今天主動披露共軍於浙江、福建以東開設7處空域保留區,是否爲對臺軍演尚不得而知。學者分析,國軍此次主動公佈不僅展現情監偵能量,更可達到偵察嚇阻目的,並降低對臺威嚇效力。
國防部中午發佈新聞稿表示,針對共軍宣佈今天起至11日於浙江及福建以東一帶空域,開設7處空域保留區,國防部已完成應變中心開設,並指導各級部隊嚴密監控敵情,保持高度戒備。
國防部強調,同步掌握共軍東部戰區、北部戰區、南部戰區船艦編隊及海警船,分別進入臺海周邊及西太平洋區域,執行遠海長航等活動;國軍協同海巡兵力綿密監控應處,並同步啓動備戰操演,依敵情威脅狀況,結合天候等條件因素於戰術位置實施演練。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告訴中央社記者,此次國防部「化被動爲主動」,先對外宣佈共軍開設7處空域保留區,可降低中共對臺威嚇效力,反過來展現「偵察性嚇阻」(Deterrence byDetection),亦屬情報嚇阻一環。
蘇紫雲推測,一次公佈7處空域保留區應是以軍用目的居多,並且結合國際對臺支持或外交突破等情況「借題發揮」;至於若是軍演的可能科目,則必須觀察中共方面是否公佈確切座標,據此進一步分析目的、裝備爲何。
針對「空域保留區」內涵,空域保留區(ReservedArea)與限制空域(Restricted Area)有細微區別,但常在航空和國防術語中混用。
空域保留區指特定空域範圍,預留給特定的航空活動用途。這些空域通常根據國家或國際航空管理機構的規定設立,並僅供特定的航空活動或運營使用,其他航空器在未經批准的情況下不得進入,與限制空域相比,保留區可能具有更靈活規範,且不一定涉高風險或危險活動,但依然需要經過批准才能進入。
針對空域保留區用途,可能包括軍事國防、商業與民用、特殊用途(例如氣象、科研)、緊急救援、航展或比賽。而空域保留區再分「永久保留區」、「臨時保留區」,進入得先事先申請、協調進入,例如SpaceX發射火箭時,便會劃設空域保留區,目的是確保安全,爲航空管理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