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主委吳政忠 推淨零碳排新生活運動
閱讀更多面對面人物 請掃QR Code
吳政忠小檔案 政務委員兼國科會主委吳政忠接受本報專訪,暢談政策規劃及執行方向。圖/顏謙隆
國發會完成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甫完成改制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新國科會)首任主委吳政忠,日前一連舉行三場淨零碳排座談會。他說,未來將積極推動業者與民衆在產業、能源、社會與生活等面向的轉型,不只淨零科技,未來也會融入人文精神,推動節能減碳的新生活運動,公私協力達淨零目標。
吳政忠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單以傳統科技而言,無法達到2050淨零排放,必須探索更多新興科技,例如永續綠能、減碳、負碳技術、循環經濟等。
凝聚社會共識 推動節能
他認爲,未來在社會與生活的轉型,類似像早年的新生活運動,推動2050節能減碳的新生活運動很重要,需要社會各界有共識,包括避免浪費或推動團購減少塑膠袋這種小事就很重要,連主婦聯盟都可拉進來共同投入淨零計劃。
他舉例說,把現在所有產品的生命週期延長,例20年變30年,就是減了1/3的碳,就是把非傳統科技的人文精神同步融入減碳做法。另外,數位轉型很重要,中小企業有意願但不知如何減碳,可讓年輕人幫助舊產業,同時也能找到新工作機會。
循環經濟 拉長產品生命
吳政忠指出,2030年前的減碳第一階段做法,要先加大現有科技的效率,讓產品的生命週期拉長,推動循環經濟。而減碳技術如果不和國際合作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臺灣至少要有幾項技術能跟世界一起跑在最前面。
另外Aggregator(用戶羣代表)機制,太陽光電業者可仲介媒合上千戶,在尖峰時供電給臺電,過去只有3、5家填表耗時耗力,如果數位轉型,一次有1,000~2,000戶,速度就會很快。
長線佈局、跨部會整合
吳政忠強調,生活或社會等非傳統科技投入對淨零很重要,國科會有四個學術處,人文社會、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及生命科學可做跨領域合作,同時要促成跨部會連結,部會不能單一作戰各做各的。他說,臺灣若能小而美且速度快,結合各NGO團體共同推動淨零,這是臺灣與衆不同之處。
至於能源淨零技術也要做,吳政忠指出,氫能技術佈局需社會溝通,像天然氣油槽就吵很久,若無共識邁向淨零目標會很困難。他說,英國、美國等先進國家,對能源的佈局都是以百年起跳,臺灣幅員較小,但至少要布50年。
吳政忠提到,2016年推動離岸風電時,每度躉售給臺電5元,後來累積至3GW後,每度降爲3元,被外界質疑當初買太貴,但若未有誘因先吸引外商來臺,外商不願意來,後來佈局拉長至30年後,以長時間計算成本就不會太貴,何況當初若沒有先誘發1GW投資,臺積電RE100就不會達到,因此,在能源淨零必須要布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