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鏈”集體回春 藍思科技重歸千億市值 AI應用加速落地開啓行業新週期

財聯社7月16日訊(記者 黃路)隨着蘋果(AAPL.US)收盤股價再創歷史新高,蘋果供應鏈的A股“老朋友”也集體回春。今日,藍思科技(300433.SZ)重歸千億市值,年內漲幅近六成。

有業內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AI正逐漸成爲智能手機的核心功能,AI手機將快速滲透市場,未來幾年增量空間巨大,包括鋁合金中框、玻璃的複合材料等零部件價值量將提升明顯 。短期看,手機終端需求呈現回暖趨勢,今年9月蘋果將發佈iPhone16,極可能引入AI大模型,現已進入新機備貨期,對相關國內供應鏈廠家已下達訂單甚至有加單。

AI終端應用提速,開啓行業新週期

智能手機市場轉暖,AI終端應用提速。多家果鏈公司齊創年內新高。今日,藍思科技報收於20.44元/股,站上千億市值關口;立訊精密(002475.SZ)重回3000億市值。此外,鵬鼎控股(002938.SZ)、歌爾股份(002241.SZ)和東山精密(002384 .SZ)等均已創出年內新高。

“一方面消費電子終端需求在開始釋放,包括華爲、小米、蘋果等都發布了很多的新機型,這對拉動消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資本市場對AI手機、AI電腦的未來增長預期是比較大的,AI端創新將帶來的潛在換機潮和格局變化,這在明年會體現得更爲明顯。”一位供應鏈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他認爲,此前iPhone15降價銷售出清庫存後,將把產品重心放到今年9月推出的iPhone16,該款機型極可能引入AI大模型,在增加了新功能後無疑會推動老用戶的換機頻率。據其瞭解,現在已進入蘋果新機備貨期,對相關國內供應鏈廠家已下達訂單甚至有加單。

今年6月中旬,蘋果WWDC24發佈Apple Intelligence,將AI大語言模型集成到了iPhone、iPad、Mac等設備中。據業內人士推測,3D玻璃後蓋價值量預計有望增長50%以上,未來蘋果手機Pro和Max版本可能會採用金屬與玻璃複合材料。在中框方面,AI帶來的散熱需求更高,中框將放棄鈦合金,轉而採用散熱性更好的鋁合金材質。這也意味着AI手機涉及的包括鋁合金中框、玻璃複合材料等零部件價值量將提升明顯。

實際上,隨着大模型技術的不斷突破,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正在AI技術的驅動下經歷着硬件升級和功能革新。藍思科技董事長周羣飛曾表示,AI除了將帶來“換機潮”外,還將讓藍思科技產品的應用場景和市場空間得到很大的延伸與擴張。“不再侷限於手機一個終端,將來很多智能終端都可以用我們的產品,這將是藍思科技新的業績增長點。”

據悉,藍思科技已爲微軟等品牌的AI PC提供了硬件支持,向其提供金屬件、鍵盤、玻璃防護屏等零部件,中國首款AI手機魅族21PRO同樣由藍思科技提供組裝。 除藍思科技外,包括東山精密、領益智造、鵬鼎控股等公司在VC散熱、充電頭升級、軟板和SLP升級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絕活”。

立訊精密已佈局AI算力服務器中的光連接、銅纜連接、電源、熱管理等核心零部件產品。公司日前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的主要大客戶相對而言更追求極致,不管是軟件開發還是硬件搭配上都比較具有優勢。在AI浪潮來臨時,客戶的產品會是標杆性、引領性的。在AI時代,硬件的聲、光等傳感技術也十分重要,這也是與公司的佈局相符的。

淡季不淡,相關公司業績復甦明顯

消費電子行業受國內外重要節假日及人們消費習慣的影響,呈現出一定的季節性,一般上半年爲行業淡季,下半年爲行業旺季。手機供應鏈頭部國內廠家包括立訊精密、鵬鼎控股、藍思科技等,AR和摺疊屏領域的廠家有歌爾股份和東山精密等。

淡季不淡。立訊精密已公告2024年中報預增,上半年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2.27億元到54.45億元,同比增長20%到25%。公司方面表示,消費電子產品正逐步向更個性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演進,而數據中心光連接、電連接、散熱、電源等各類硬件需求亦攀升。

“消費類電子及新能源市場持續復甦向好,國際及國內大客戶均有重要新項目量產交付,報告期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約30%,創上半年曆史新高。”長盈精密發佈中報預增公告,預計上半年歸母淨利潤3.70億元至4.50億元(上年同期淨利潤-1.32億元)。

歌爾股份中報業績預告顯示,預計上半年實現淨利潤11.81億元-12.65億元,同比增長180%-200%。公司方面表示,公司強化精益運營、修復提升盈利能力的經營導向下,智能聲學整機和智能硬件業務的盈利能力得到改善。

今日消費電子板塊再次集體走強。有機構觀點指出,消費電子正處在短期企穩回暖、行業創新週期來臨和巨頭新品催化不斷的三重拐點。短期消費電子終端需求回暖;中長期AI賦能智能終端將驅動手機/PC換機加速,消費電子創新節奏提速有望帶來行業進入景氣週期;同時後續蘋果秋季發佈會/Windows系統更新等重磅更新催化密集,相關公司有望受益。

從臺股6家頭部代工廠月度數據來看,下游需求延續回升趨勢;鴻海、廣達、緯創、英業達等廠商對今年AI端需求保持樂觀。AI軟硬件升級熱潮下,IDC預計2024年AI手機出貨量將達1.7億部,滲透率達15%,AI PC新機出貨滲透率將超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