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仍應扮演兩岸積極角色
旺報社評
掃描QR code參與線上討論
江啓臣接任國民黨主席後,國共關係出現變化,大陸民間輿論批判國民黨的火力不亞於對付民進黨,國臺辦對國民黨也往往不假辭色,引起「國共關係回不去」的推論。不過,廈大臺研院副院長張文生在《環球時報》撰文,稱大陸爲了兩岸和平發展「仍要爭取國民黨」,文中肯定了國民黨依然反對臺獨、未否定九二共識,還表示「我們要理解國民黨面對的政治現實」。張文生此文刊載於大陸「鷹派」官媒上,雖被大陸網民罵翻,卻有很強的政策吹風意味。
張文生直言不諱指出大陸網民對國民黨普遍持反感態度,也注意到統派對大陸民衆看待國民黨情緒的影響,但同時澄清了大陸並未否定國民黨、排斥國民黨的基本立場。另一方面,張文生毫不客氣地列舉國民黨內部矛盾、思想混亂等問題,但也對國民黨所處政治現實表示理解。可見,這篇文章形同重申了大陸和平統一路線的一致性、穩定性,不會被網民意見左右,既是講給國民黨聽的,也是講給民進黨聽的。
國民黨的確面臨着兩岸路線的「兩難」,尤其是隨着今年初至今的一連串政治挫敗,變得更加敏感、脆弱。本來國民黨全代會上,原以爲「江八點」有望重新凝聚黨內兩岸路線共識,結果一場「求和事件」,又把國民黨的兩岸論述打回被動的原形。不僅如此,國民黨在處理臺美關係時的前後矛盾,在面對臺海和戰議題上的語焉不詳,依然讓人看不到國民黨有何能力、作何準備,來因應今後一段時間相當複雜敏感的兩岸關係。
歸根溯源,我們可以看到,國民黨在兩岸路線上的「兩難」來自兩個羣體:一是有選舉壓力、需要基層民意支持的羣體,另一個是沒有選舉壓力、不輕易受輿論和民意影響的羣體。前者主張「放棄」長期以來國民黨在兩岸議題上的思考方式、慣性言行與既定政策,否則就和民意愈加脫節,國民黨只會越做越小。後者則站在兩岸和平、中華民族的高度,希望國民黨堅持既有路線,在兩岸關係上有所作爲。
這兩派的初衷並沒有錯,也都是國民黨所需要實踐的政治目標。畢竟國民黨是一個在臺灣選舉政治體制下的在野黨,奪取政權當然是目標,踐行理念也是目標,兩者均不可偏廢。從江啓臣上任、林爲洲等人主導立院國民黨團攻防策略的這半年來看,國民黨新一代領導菁英更偏重向臺灣政治現實妥協,以爭取選票。例如,國民黨不派團參加海峽論壇、黨籍直轄市長隨綠營同聲抗議「遭矮化」、對共機軍演反應激烈、黨中央舉辦民主沙龍邀請老牌反共港星開講、立院黨團提案爭取「臺美建交、美軍協防」。
但問題來了,做完以上一連串政治動作,國民黨在對大陸關係上就真的要「硬起來」了?民進黨買帳嗎?選民相信嗎?很不幸,國民黨再「硬」仍然躲不掉被抹紅的命運。在野近5年的國民黨,似乎還沒有從執政黨、兩岸交流「既得利益集團」的角色中走出,以至於在處理兩岸議題時產生一種「小媳婦」心態。
當然,中文「小媳婦」一詞並不符合現代男女平等價值,但這個詞彙反映出的四處受氣、患得患失的委屈心態,完全可以形容國民黨目前處理兩岸議題時進退失據、不知爲何而戰的窘境。這種心態又衍生出兩種思維:第一,國民黨無論是政治菁英還是基層民衆,在兩岸議題上都產生一種「放棄做剎車皮」的念頭。第二,國民黨長期引以爲傲的「兩岸牌」如今變成負擔,於是就見不得其他人改善兩岸關係的意願和努力。
不過,從中共主動邀請王金平參加海峽論壇,並安排會見政協主席汪洋,到張文生在官媒刊文肯定國民黨的價值,至少說明大陸對國民黨的處境是理解和包容的。既然如此,國民黨新一代領導菁英就得找出打破「兩難」困境的方法。
兩岸制度、觀念、價值觀不同,大多數人對統一仍心存疑慮,但多數人也務實理解,大陸距離臺灣如此之近,綜合國力又在快速成長之中,大陸統一臺灣的決心不會改變,這是無分藍綠都必須面對的現實。面對現實,臺灣最好對未來保持開放的態度,由兩種力量相互辯證、競爭,才能爲2300萬人民創造最大福祉。國民黨不應該放棄「剎車皮角色」,反而要提升論述與監督能力,用力監督、制衡綠營,臺灣的路或許顛簸,卻不至於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