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次:青海在重度鹽鹼地試種蕨麻成功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趙俊傑 吳予琴

我國首次實現重度鹽鹼地成功種植蕨麻!近日,記者從青海民族大學青藏高原蕨麻產業研究院獲悉,該研究院從68份蕨麻種質資源中篩選出63份高耐鹽鹼資源,將其種植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部分重度鹽鹼地區。從種植效果來看,蕨麻成活率達92%以上,生長狀況良好,這意味着在重度鹽鹼地試種蕨麻獲得巨大成功。

蕨麻,是鵝絨委陵菜變種,是青藏高原極富特色和營養的資源植物。2009年我國首個人工栽培的蕨麻品種——青海蕨麻1號被審定通過。青海蕨麻1號的誕生結束了蕨麻產品一直依賴於野生採挖的歷史,爲蕨麻的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基礎,使人工栽培成爲一種可能。2015年,青海蕨麻2號和青海蕨麻3號兩個新品種相繼誕生,這是我國獨有的3個蕨麻新品種,爲蕨麻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數據顯示,審定通過的這3個新品種,推廣種植9年來,累計種植面積達19萬餘畝,累計產值近30億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鹽鹼地是糧食增產的“潛在糧倉”。當前,鹽鹼地綜合利用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近幾年,相關領域和行業的專家學者在柴達木盆地鹽鹼地開展植物適應性研究,如“海水稻”、青稞、穀子等作物,由於這些作物越冬性差,耐鹽鹼能力弱,不能萌發或無法抽穗結實等原因,均沒能篩選出適宜的耐鹽鹼植物資源。爲持續發揮蕨麻的巨大效益,近年來,青海民族大學青藏高原蕨麻產業研究院院長李軍喬和她的團隊將目光瞄準在柴達木盆地一帶的鹽鹼地。通過推進鹽鹼地綜合利用和改造提升,讓鹽鹼地成爲蕨麻成長的沃野良田。

李軍喬介紹,此次篩選出的蕨麻種質資源在重度鹽鹼地種植5個月後,各項數據顯示,蕨麻對鹽鹼地土壤改良效果明顯,在含鹽量達1.56%的土壤中種植蕨麻,土壤含鹽量明顯降低。得益於蕨麻地下根系的分泌物和根際微生物,在鹽鹼地種植蕨麻可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增加有機質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及鹽分含量,對鹽鹼地土壤改良效果顯著,可解決蕨麻與糧爭地的問題。(來源:西海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