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報告不是一場秀
(圖/本報系資料照)
新一屆政府即將上任,準總統賴清德25日宣佈最後一批國安團隊人事後,賴政府的人事佈局大致底定,外界直言亮點不在於人選,而是由「賴系」人馬全面壟斷內閣名單。
已公佈的34人內閣名單都由賴清德一一選定,顯示他將親自掌舵行政院,一手掌控黨、政、國安的企圖心顯露無遺。卓榮泰這位新閣揆實際上只是「回任」賴清德的行政院秘書長,在政策引導上可能無實質權力,未來無論是能源政策、兩岸關係,還是外交、國防戰備等,都將完全由賴清德主導。
過去,無論是陳水扁、馬英九還是蔡英文擔任總統,對於內閣人事安排雖都保有相當程度的話語權,但也會有所剋制,留有一定空間交由行政院長安排。然而,此次賴清德幾乎全面挑選、面試內閣成員,既然如此,他就應該赴立法院做國情報告,並直接面對國會的質詢。
根據《憲法增修條文》第四條第三項的規定,立法院可以在每年的集會中聽取總統的國情報告。在2024年的總統大選期間,民進黨、國民黨和民衆黨都表示支持總統到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賴清德25日受訪時也迴應,只要立法院邀請且根據憲法與現行法律安排,「我一定會欣然赴會」。
既然賴總統都同意了,身兼民進黨主席的他,應立即下令要求民進黨立委不要再把在野黨提出的國會改革法案描述爲「毀憲亂政」。眼下民進黨立委演的這齣戲,就是企圖訂製專屬於賴清德的報告模式,不僅是爲了逃避國會的合法監督,還讓國情報告變成一場表演,博取第一位到民意最高機關做國情諮文的總統,這是對民意的不尊重。
臺灣已經歷多次政黨輪替,執政者換了位置就換了態度,關於總統赴立院國情報告該採取何種模式吵了將近20年。過去,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曾表示,總統到國會報告必須與立委雙向溝通、互動,纔有意義。既然藍綠雙方都認爲「能夠詢答纔有意義」,爲什麼現在綠營還要反對呢?最終,主動權還是掌握在賴清德手中。依據憲法程序,需要總統同意時才能補充報告。眼下三黨對於總統詢答模式無法達成共識,屆時仍需要賴清德的同意。
賴清德對新內閣的直接掌控力,未來他不只是總統,還身兼行政院長。回顧他擔任閣揆時的言論,曾說不管總統制、雙首長制或內閣制,都要減少民意落差,接地氣。盼望他不要忘記這初衷,勇於接受民意挑戰,而不是需要「人、事、時、地、物」樣樣都客製化,才願意迴應民意的國家領導人。(作者爲國會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