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吸收合併海通證券,雙方迴應來了

9月11日,海通證券召開2024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針對被國泰君安吸收合併一事,海通證券董事長周杰回答稱,本次重組是爲了響應國家戰略,加快建設一流投資銀行,與兩家公司的發展戰略相契合,有助於雙方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增強核心競爭力,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與水平,助推上海市金融國資佈局進一步優化,促進資本市場和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

南財快訊記者注意到,國泰君安在10日召開的2024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其董事長朱健在回答投資者提問合併相關問題時也有類似表述。

在海通證券的業績說明會上,部分投資者還對合並細節進行了詢問,如收購價格、併購流程,在一參一控要求下,海通旗下的公募海富通和富國基金的去留選擇。

周杰表示,本次重組的具體合作方案以雙方進一步簽署的交易文件爲準。本次重組尚需履行必要的內部決策程序,並需經有權監管機構批准後方可正式實施,能否實施尚存在不確定性。

據華龍證券此前梳理,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控股公募基金牌照(華安基金、國泰君安資管、海富通基金,富國基金,海通資管),需按照“一參一控一牌”要求進行整合。

此外,還有投資者針對上半年中的大宗商品銷售收入急劇下降、信用減值損失等展開提問。

周杰表示,大宗商品銷售收入主要系基差貿易中的現貨交易收入,公司動態把握市場機會,擇機開展相關交易,持續優化業務結構。

海通證券副總經理、財務總監張信軍表示,公司今年上半年信用減值損失來自融資租賃、融出資金業務等,融資租賃業務在同業中比較有特色,其盈利模式是在控制風險、保證資產質量的同時,實現利差收入超過減值成本,減值成本在報表上單獨列示,與利息收支合在一起看,可以綜合評價盈利能力。公司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和公司會計政策的相關規定,運用預期信用損失法,審慎設置情景假設和參數,建立預期信用損失模型對風險進行科學合理計量。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