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臺銘攪局 挑戰臺灣民主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國民黨於5月17日徵召侯友宜參選2024總統大選,當日中午,同列爲徵召考量對象,但非國民黨員的郭臺銘即在臉書貼出格局寬廣、氣魄渾厚的祝福文,表示將「信守承諾,盡最大努力支持侯友宜勝選,讓無能政府下架」!但當日下午,國民黨正式布達侯友宜之會議,郭即缺席,之後的行動,包括改組團隊,推出教育、經濟等政策,重返江湖,拜訪藍營立委提名人等,在在顯示郭董在商場上不服輸、逼對手至懸崖邊,以險中求勝的霸氣性格;至於他第一時間白紙黑字的大器承諾,似也如空中飛絮,沒太多分量,只讓郭董不直接說出「參選總統」而已!
姑不論郭董行動目標是獨立參選、郭柯相配,還是以郭換侯,其選總統的思考及動作,對臺灣還算嬌嫩的民主價值及體系至少形成三大挑戰:
第一挑戰是對臺灣目前還在滋養的民主多元價值。民主核心精神是人人平等,才俱是主人;但何以人人平等,除了要培育「人人都會犯錯,所以平等」的信念,更要釀發人文藝術、哲學情操,潤澤人人的生活及生命。
所以民主多元價值發展較成熟的國家,百工百業的頂尖人物通常不會選擇走政治路。以美國爲例,曾當過首富的比爾蓋茲,未曾選過總統,生命情懷放在基金會,協助非洲克服愛滋病問題。算是富翁而選總統的,也不過就是川普,但他排名在中後段,且多少破損了美國民主文化。臺灣的民主多元文化,還在最初階,錢與權仍是社會主要競逐目標,後物質的人文、環境價值觀等很稀薄的散落在少數羣體中,仍待細緻呵護。而郭臺銘以首富之姿參選,帶來的怕只是「錢能買權」,更狹隘及物化的社會體驗。
第二挑戰是對臺灣正烘焙的「制衡」觀念。民主運作核心是「制衡」,臺灣好不容易有「政黨輪替」的制衡概念,自1996年直選總統以降,總統憲法任期一到,均能輪替政黨,達到不同政治勢力及理念輪流治理,以求防腐及嘉惠全民之綜效。但是「制衡」不僅存在於政黨輪替,也在政府設計(如行政及立法之間),尤在社會價值的牽制,如最有錢的人,不能成爲最有權的人,因爲錢、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錢權集於一身,絕對的腐化。郭可能的參選,就是在考驗臺灣社會對「錢」及「權」集中的警覺意識及防弊能力。
第三挑戰是對臺灣原生的誠信道德觀。民主社會如所有正常社會,人際間講誠信,是基本原則。臺灣原生社會,一向保有這樣的素樸價值觀,但郭臺銘似乎正在以「偷天換日」的手法,空洞化其白紙黑字的承諾。
臺灣的選民們,請好好想一想,支持郭臺銘,對臺灣民主,是好事嗎?(作者爲國立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