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園草生栽培 增進土壤碳匯的有利選擇

(番荔枝果園草生栽培。圖/臺東場提供)

2050年淨零碳排是全世界訂定共同完成的目標,農業部門更將於2040年完成目標,對果農而言,田間如何作業才能達到促進淨零碳排且有助於產量及品質的提升,並達到利人利己的雙贏模式呢?農委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在長期推廣草生栽培及果園地被植物的研究結論表示,「果園草生栽培」是現在及未來最適宜的果園雜草管理作業模式。

臺東場於試驗的土壤分析數據中發現,果園草生栽培的土壤有機質含量均顯著高於清耕栽培(施用除草劑)者,平均高1-2%。草生栽培除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外,相較於清耕栽培,在夏季能降低土表溫度2~6℃,降低10公分深土層2~3℃;冬季亦能提高土表溫度2~4℃,提高10公分深土層1~3℃,對於緩和土壤溫度劇烈變化,維持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及豐富度具有相當貢獻,且相關研究文獻亦指出,果園長期草生栽培對果實產量及品質均有助益。

臺東場指出,果園採用草生栽培初期雖在雜草管理上較耗費人力,但卻能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維護土壤生態環境及增加其抵抗極端氣候的韌性等,整體效益會隨時間累積而更加顯著。利用果園採草生栽培增加土壤有機質,也同時增加土壤碳匯量(以土壤保存碳),是農業淨零碳排關鍵的一環,也是未來的趨勢,建議果農可先採集果園土壤送當地試驗改良場所檢測,瞭解土壤有機質含量情況,於施行果園草生栽培後,再逐年定期檢測隨時掌握土壤管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