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臺灣問題不能突破中日關係的界線(黃惠華)
安倍、岸田執政時期對臺政策,包括臺灣日本交流協會正名、官員訪臺、副總統賴清德參加安倍家祭、議員互訪等等,都沒超出一中原則範圍框架。圖爲APEC期間岸田文雄與習近平合影。(圖/路透)
2022年11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泰國曼谷舉行雙邊會談。去年岸田上臺之後,着手重新調整對中政策,希望迴歸兩國可以恢復正常往來。2021年的日本外交藍皮書稱「穩定的日中關係,對於兩國以及區域與國際社會而言是重要的」;2022年版則強調「具建設性且穩定的日中關係」,對此,外務大臣林芳正表示,「建設性和穩定的中日關係應該通過雙方的努力建立起來,相互理解很重要,日本始終願意對話,日中元首會談、外長會等各級對話非常重要」。因此原本宣告破局的會談,在雙方努力的交涉之下,終於死灰復燃。
岸田強調:「日中兩國是對國際社會和平與繁榮共同負有重要責任的大國,雙方努力加速構建具有建設性的穩定的關係很重要」。習近平強調:「…中日互爲近鄰,同爲亞洲的世界重要國家,擁有很多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間,中日關係的重要性沒有變、也不會變,我願同你一道秉持正確價值、責任擔當,從戰略角度把握好兩國關係大方向,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
從上述對話不難看出,講出了符合雙方的政策基調而已,了無新意。兩人只談了半小時,代表在一些議題上仍沒有太多共識。雖然中日兩國是交往千年的鄰國,但現代中日關係可以五味雜陳,除了歷史、臺灣問題,還有着全球性的地緣政治競爭、戰爭、主權糾紛、修憲、美日安保等挑戰,影響着日中關係的發展。
一如往常,兩國在臺灣問題上,依然是各說各話的狀況。習近平說,「歷史、臺灣等重大原則問題,涉及兩國關係政治基礎,必須妥善處之」。岸田則表示,「日方對臺灣議題的承諾沒有絲毫變化」。
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曾向日本表達:「希望日本不要利用臺灣問題參與挑釁行動來遏制中國,希望不要對中日關係造成進一步損害。」事實上,日本政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聯合聲明》,與臺灣斷交。中日邦交正常化後,在一箇中國原則下,日本與臺灣的關係僅限於民間關係,臺日關係能夠發展的空間有限,限制於經濟、文化框架內。直到1990年底,在日本政府確定改善與發展對臺關係的方向後,日本政府官員陸續開始訪臺。1991年5月日本外務省允許副部長以下官員與臺灣政府接觸。
即便是安倍、岸田執政時期對臺政策,包括臺灣日本交流協會正名,官員訪臺、讓副總統賴清德以私人身分赴日參加安倍家祭,兩國議員往來互訪等等。這些對臺措施,都沒超出一中原則範圍框架。即便安倍喊出的臺灣有事之說,只不過是一句口號,事實上沒有任何官方的合作框架。
因爲日本深知日中關係整體利益必須考慮在內,在臺灣問題上不能突破界線,一方面在日美安保條約之下,日本在中國與臺灣問題上必須兩方面保持接觸,這也是中日關係的癥結之所在。
軍事擴張與修憲問題
2023年日本防衛預算將突破GDP的1%以上,堪稱史上最高的歷史紀錄,日本打算強化其軍力,採購先進武器,同時投入新近科技武器研發。除此之外,一方面日本政府準備修憲,修憲讓自衛隊成爲正常軍隊,此舉恐怕讓中國感到相當不安。
二戰日本戰敗自廢武功,目的是爲了降低軍事威脅性,但是日本在1980年代成爲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之後,開始計劃走軍事化道路。日本政府雖然一再保證,不會主動發動戰爭,嚴格遵守和平憲法。根據日本《和平憲法》第九條限制:「放棄戰爭、不保持軍隊和不承認交戰權」,這些限制已不再符合目前的環境,尤其是來自外部的威脅遽增,讓日本政府找到修憲的正當理由,同時也得到了美國的支持。
除此之外,日本政界認爲,日本應該在國際舞臺上發揮作用,讓日本成爲正常化國家,一旦修憲通過之後,日本不但能擁有真正的軍隊,還能出兵海外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以及維護和平穩定做出貢獻。只是,日本想要追求自己的國家安全,可能成爲鄰國的不安全感的來源,更怕日本軍國主義復辟,反讓區域更加不安全,成爲隱憂。
地緣政治競爭大過於其他問題的挑戰
2010年,中國擠下日本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中國提升區域與全球影響力,成爲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日本不可避免加入美國的站隊,有時候還得被迫獨自面對來自於中國的競爭。無論是美國、歷史、戰爭、臺灣、領土主權爭端,這些問題帶給中日關係衝擊,難以化解,成爲絆腳石,阻礙中日兩國互信關係的發展。呼應了岸田無奈的心聲:「日中關係存在各種各樣的合作可能性,同時也直面衆多課題與懸而未決問題」。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