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保署調查棘皮動物 新發現9種生物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做棘皮動物資源調查,圖爲黑乳參屬於大型海蔘,活體全身黑色,腹面色澤較淺。(海保署提供/林瑞益高雄傳真)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在臺灣北部海域做了一項長達1年多的棘皮動物資源調查,成功鑑定出57種棘皮動物,其中有9種是該區域的新發現,以黑乳參最罕見。海保署7日也呼籲,民衆在挑選年菜佳餚時,請選擇對環境影響較小的永續海鮮,以保護海洋資源。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做棘皮動物資源調查,圖爲錦疣蛇尾屬刺蛇尾科,是極小型的蛇尾類,體積只有2-4mm。(海保署提供/林瑞益高雄傳真)

這些動物包括本氏海齒花、紅滑皮蛇星、脊背壺海膽、心形海壺、灰蛇錨參、黑乳參、糙刺蔘、錦疣蛇尾和花棘刺蛇尾,其中的黑乳參最罕見。提醒民衆在從事海域休憩活動時,不要隨意觸摸及捕捉,一起守護海洋資源。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做棘皮動物資源調查,圖爲本氏海齒花爲海蕨科的大型海羊齒,完全伸展幅長可達30公分。(海保署提供/林瑞益高雄傳真)

這項調查是由海保署與臺灣珊瑚礁學會團隊共同合作,自2022年6月起,針對北海岸到東北角海岸潮間帶和亞潮帶設置24個調查測站。其中的黑乳參在臺灣海域相當罕見,以前只在墾丁南灣與澎湖南方四島有極少數的分佈紀錄,且在華盛頓公約(CITES)列於附錄二(AppendixⅡ),顯示需要管制交易以避免影響到永續生存。

此調查還揭示了棘皮動物分佈狀況,在海岸潮間帶測站中相對較爲貧乏,鑑定出4綱9種。但在亞潮帶測站物種較多,鑑定出5綱55種,包含海百合主要零散分佈在海流較強的區域,而海星主要棲息在礁岩上,海膽則是北部海岸優勢的棘皮動物,常見的種類族羣數量多且穩定。

海保署提醒大衆,在海域遊憩時,請不要捕捉和干擾棘皮動物。這些棘皮動物在生態系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中大型海蔘是海底的清道夫,有助於維持底棲環境品質。同時,也呼籲在挑選年菜佳餚時,選擇對環境影響較小的永續海鮮,以保護海洋資源。

棘皮動物是具有悠長演化歷史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從前寒武紀的化石紀錄即可觀察到類似棘皮動物構造的痕跡。現生的棘皮動物包括海星、海膽、蛇尾(陽燧足)、海蔘及海百合等5綱。從拍浪的潮上帶,到暗無天日的深海;從赤道熱帶珊瑚礁,到極區的冰冷海水,都能找到牠們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