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珮姐等帶頭,火鍋猛推“非遺”食材!

導讀:

1、海底撈、珮姐等都猛推“非遺”食材!

2、爲什麼火鍋大力挖掘“非遺”食材?

3、火鍋產品開發邏輯變了!

海底撈、珮姐等

都瞄上了“非遺”食材

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簡稱“非遺”。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爲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以往這個專業的名詞蒙着一層神秘的面紗,彷彿離我們很遠,但如今,隨着大衆對國潮文化的自信,“非遺”類的文化展覽、互動體驗越來越走近大家的生活。

“非遺”這個標籤,也開始越來越多的出現在火鍋餐飲中。

比如今年的6月22日,海底撈換帥的同一天,其正式推出雷山酸湯鍋,鍋底中添加了非遺技藝發酵的“雷山魚醬酸”。

還專門在上新階段打造了一場直擊戶外的在地直播,對新品食材進行了真實溯源,並特邀非遺大師白坐騰親赴現場,讓大家零距離了解這項非遺傳統工藝。

據海底撈相關負責人透露,“海底撈雷山酸湯鍋”已經成爲點單率最高的鍋底之一。

◎海底撈非遺紅酸湯

珮姐重慶火鍋,前不久在深圳開出了首家社區店,在裝修、價格上做了減法,讓環境更市井煙火氣、菜品呈現形式與價格更親民。

在新店型中,其專門在一面牆上突出自己的菜品品質,很清晰的介紹了自己的0添加非遺鍋底、武隆非遺羊角香乾、非遺手作小香腸、非遺泡菜蛋炒飯等產品,將“非遺老字號·地道重慶味”的口號體現地淋漓盡致。

◎珮姐非遺產品介紹

9月初開啓“長城直播大秀”的朱光玉火鍋館,在活動現場,除第三季度大單品“霸王生椰牛肉”亮相外,還陸續揭開了非遺系列新品的面紗,包括本溪黑豆花、梓潼片粉、峨眉龍鬚筍、宣威火腿豆米鍋等。

朱光玉創始合夥人李揚也表示,接下來還會調整產品結構,陸續增加地標美食、非遺產品的比重。

◎朱光玉非遺菜品

還有程碟衣火鍋館,其火鍋底料,就最早起源於磁器口碼頭的縴夫--程隆奎,在江邊用動物下水,加以辣椒、花椒、老薑等佐料,用瓦罐煮熟。後續又將技藝傳承給後輩,程氏水派火鍋底料製作技藝便由此應運而生。

在今年的4月,其百餘年間代代相傳,具有鮮明地方特點的“程氏水派火鍋底料製作技藝”也成功申請了重慶南岸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爲品牌增加了更多的文化歷史色彩。

不止這些火鍋大牌,在全國各地的火鍋門店中,非遺的標籤也被越來越多的提及,比如上海鴻姐的非遺炒料,八合裡的汕頭非遺牛肉火鍋代表稱號,津門羊大爺的非遺蘸料等。

整體來說,目前跟火鍋餐飲相關的“非遺”食材,多是技藝類,比如鍋底製作技藝,一些菜品原材料醃製/生產技藝等。還有小部分品牌也推出了非遺互動體驗:比如簪花、漆扇等。

爲什麼火鍋品牌

開始大力挖掘“非遺”食材?

1、大背景:非遺消費不斷融入年輕人

一場打鐵花表演引發了“中式極致浪漫”,一圍簪花讓明星也集體“上頭”,一把非遺漆扇火遍今夏……非遺這個看似遙遠的概念正在以全新形式,圈粉年輕人。

不少年輕人“血脈覺醒”,不止進行非遺好物的消費,更身體力行當起了非遺傳播者。

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電商消費報告(2023)》,2023年電商平臺非遺商品成交額首次突破千億大關,達1073.2億元,同比增長37.7%。非遺消費用戶數量約2.49億人次,創下四年來新高,其中80後、90後是消費主力羣體,各佔約30%,00後羣體佔比10%且呈現出逐漸擴大的趨勢。

◎非物質文化遺產電商消費報告(2023)相關數據

包括火鍋在內,越來越多的品牌注意到“非遺”背後的商業潛力:表面上看它是一種文化、技能、表演形式,深層次地,它逐漸演變成爲一種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年輕人願意爲此付出品牌溢價。

2、挖掘非遺食材的“根”,能更好地講述產品故事

“給客人介紹了鍋底和菜品的特色,介紹了金佛山方竹筍和武隆非遺羊角豆乾,客人立馬點了”。在珮姐深圳社區店的試營業的第一天,其創始人顏冬生親赴一線後寫下了這樣的朋友圈。

從巴奴毛肚火鍋開始,火鍋產品開始“講”起了故事。將自家產品的優質以及差異化還有背後的上新故事講出來,可以打動消費者。

之前講的故事可能會比較“直給”,比如將產品環境、原料品質或是生產過程進行追溯。而非遺食材顯然能將這種內容深度不斷加強。

像珮姐挖掘非遺食材,會從實地調研、文獻研究和訪談傳承人幾個方面入手,這些都讓品牌對食材的在地文化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梳理;還有海底撈、朱光玉在非遺產品上新時,都曾直接對話非遺傳承人。

◎珮姐“在地風物誌”系列視頻

在原料和產地的“引子”之外,火鍋品牌通過尋找非遺產品文化的“根”、非遺產品工藝的“魂”以及非遺傳承人背後的堅守故事,顯然能夠講述更有價值厚度、且更具人文向、更完整的溯源故事。

3、非遺背書,讓品牌價值有了文化深度

今年不少餐飲人都拆解米村拌飯的成功路徑,其中大家必提的一項就是,其定位引入了朝鮮族非遺元素,用文化這個背書區隔了其他市場韓式拌飯的同時,也通過藉助文化這個原力,拉高了整體品牌的價值感。

火鍋品牌也是如此,“對於珮姐而言,非遺食材的價值不僅在於它的差異化,更在於它的文化價值”,其創始人顏冬生說道。

珮姐起源於重慶,也一直在深耕傳承重慶的在地文化,所以品牌提出了“在地風物誌”計劃,發掘非遺食材,推廣其背後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特別是讓重慶38個區縣的無數非遺特產,藉由珮姐重慶火鍋,能夠走出重慶,被大衆熟知。”

◎非遺背後是匠心文化傳承

程碟衣火鍋館團隊也告訴火鍋餐見,“非遺產品的評判標準,第一必須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技藝;第二必須要四代傳承,至少七十年的時間,且有區級、市級、省級、國家級不同等級”。

非遺技藝講究 ‘慢工出細活’,且由匠人代代傳承,其中包含的匠心精神與人文情懷,與程碟衣追求的稀缺性和文化價值一致。

再加上,許多非遺技藝如今都面臨着傳承與推廣的難題,火鍋餐飲品牌與匠人、非遺工坊的合作,不止能爲產品貼上非遺的標籤,從市場上同類型的產品中脫穎而出,還能將非遺作爲品牌建設的一部分,沉澱品牌的文化價值,承擔社會責任的商業向善之舉,實現可持續發展。

“不過,也要注意當越來越多的火鍋店都在推非遺產品時,我們怎麼在其文化價值和門店的商業價值之間尋求平衡,避免引入非遺後,過度商業化和庸俗化。”程碟衣火鍋創始人連娜提醒到。

內卷下,火鍋產品上新頻次變少

但對產品的內在挖掘越來越深

在前不久的秋冬產品趨勢中,火鍋餐見就發現,今年下半年,火鍋產品的研發力度、新品挖掘的數量不及去年同期。這跟消費趨勢、c端消費意願的傳遞相關。

當大衆都在追求質價比,火鍋品牌也不再追求上新頻次、上新數量,而是考慮如何在降本增效的同時,賦予產品更多的價值感,所以我們能看到,牛肉類產品、大盤菜、融入黑松露等高貴食材的產品不斷涌現。

同時,從手工菜到地標食材(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再到非遺食材(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獨特製作工藝和獨特風味的傳統食材)、在地食材(在當地生長,並與當地文化、烹飪傳統和飲食習慣緊密相關的食材),我們會發現火鍋人對產品的內在挖掘越來越深了。

這背後,是火鍋的產品開發邏輯慢慢發生了變化。像朱光玉李揚就說,“原來,我們每個季度推出的10多款新品,全都是圍繞着流量開發的。四週年慶過後,我們會慢慢調整爲一半是流量型產品,一半是尋味本源、體現文化價值的產品”。

且火鍋品牌在食材方面猛推非遺,是因爲真材實料,無法摻假。還有不管在地食材也好,還是地標食材也好,講究的也是直擊源頭,沒法仿製。

這種需求也倒逼供應鏈端開始單品單廠、深鎖源頭。以和珮姐合作的逮蝦記爲例,它們很早就在北海原產地,構建了土地資源、生產設備資源、資金資源、研發資源、原料和生產的安全體系、採購和生產的穩定體系。

這座全球已知範圍內最大的蝦滑智造工廠,做到了從蝦塘到工廠的一路搶鮮,也深得鍋圈、珮姐、朱光玉、熊喵來了、圍辣等品牌的青睞。

◎逮蝦記和珮姐合作的馬蹄蝦滑、魚籽蝦滑

整體而言,“內卷”到現在,大家越來越明白,只單純看重產品的價格、流量、顏值,會讓品牌陷入同質化,喪失優勢,而挖掘產品的內涵則會實現價值疊加,強化品牌的競爭力。

你對非遺食材怎麼看?歡迎評論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