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當賴清德遇上黃埔百年,關鍵不只唱國歌(丘智賢)
圖爲黃埔校慶校閱。(資料照片)
再過幾天,將迎來陸軍軍官學校百年校慶,國防部日前藉公佈預演之名,預告賴清德將全程參與典禮,唱國歌、向國父遺囑行禮、朗誦軍人讀訓一樣不少,但,賴清德的政治主張,本就與黃埔傳承的歷史與精神涇渭分明,這纔是問題的關鍵。
黃埔99週年校慶時,主持典禮的國防部長邱國正竟突襲式地未唱國歌,也未向國父遺像行禮,讓不少陸軍軍官學校校友大感詫異,今年瞪大了眼睛,賴清德稍有政治智慧,當然也會選擇行禮如儀,應付一番。只是,這些儀式的背後,乃是中華民國立國根本與黃埔建軍之源,國父遺囑既是要求中國之自由平等,軍人讀訓更是在日本侵略日亟的背景下,要求軍人拯救國家民族,無視這些背景,機械式的發聲了事,又有何益,就是在去中國化的背景下,校友的標準也降低了,還要以賴清德能夠行禮如儀爲幸,這真是正統所爲嗎?
賴清德行政院長任內通過的所謂「轉型正義」與「年金改革」,實際上都剛好與黃埔百年的成就及精神大相逕庭,所謂「轉型正義」將威權統治時期定義爲民國34年8月15日盟國接受日本無條件投降當日,豈不意味着,黃埔師生浴血奮戰的抗戰8年,毫無價值,甚至貽禍臺灣同胞?事實上當然並非如此,若無黃埔犧牲,光復臺澎,並非出身顯貴的賴清德,大概很難在日本統治下,接受高等教育,出任重要公職;賴清德在競選總統時,也曾津津樂道,當年在金門前線擔任醫官,聽長官訓話,看同僚刻苦的情景,但除了選舉時說說,他不僅沒有爲退伍軍人爭取福利,反而讓他們因權利被剝奪而走上街頭,原因無他,民進黨認爲退伍軍人心繫藍營,且有濃厚的大中國情結,最好與現役軍人分別對待,向國防部訴苦的於北辰大概忘了,他也是退伍軍人一員,不得母校其門而入的,不是隻有他一位,絕大多數的黃埔校友,在百年校慶時,待遇基本一樣。
新任國防部長顧立雄喊的大聲,中華民國在哪裡,黃埔就在哪裡,但一個自棄憲法,總統公然宣稱國號也可以是臺灣的中華民國,怎麼也難與黃埔建校時的崇高理想有所連結,黃埔精神最令人動容處,是當日師生以最爲貧乏的資源,響應了中山先生「以建民國,以進大同」的時代召喚,以具體行動、實際犧牲東征統一廣東、北伐統一中國、抗戰捍衛民族,進而光復臺灣,若稱今日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有相當部份應該歸功於黃埔師生也不爲過,從這樣的高度與基點,後進才能自豪地宣稱自己意欲繼承黃埔正統,試問,顧立雄的思想是如此嗎?而顧立雄上任後,宣稱取消聯兵旅正步閱兵,更讓人聯想,是不願在大操場上,一遍遍聽到某某部隊的黃埔淵源與抗戰功績,乾脆取消了事,軍人精神的鍛鍊,在操場、更在戰場,一支捨不得流汗的部隊,又豈能期待無懼於生死?
民進黨執政去中國化,黃埔既已建校百年曆史,哪能不受影響?官方只辦活動,不修校史的結果,使得百年紀念只有空洞口號,甚至連校名及本校的淵源也說不清楚。
於北辰稱,陸軍軍官學校覆校後,就不叫黃埔軍校,而叫做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事實上,黃埔軍校只是因爲軍校本校最初設於廣州黃埔島,聲名遠播,成了軍校的習稱,本校最初創立時,是不折不扣的中國國民黨黨產,全名爲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東征後,爲統一各軍自辦的軍事政治教育,改名爲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國民革命軍克復南京後遷校,又更名爲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沿用至抗戰勝利後,民國35年元旦,爲配合即將到來的制憲行憲、軍隊國家化進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手令改爲陸軍軍官學校,沿用迄今,現行陸軍軍官學校組織規程正式名稱亦同,只有在官校現行網站上,冠以中華民國之名,何以既是官校校友,還曾擔任過官校學指部指揮官的於北辰對此完全無知,也令人匪夷所思。
也有論者強調,陸軍軍官學校在臺是覆校,而非遷校,其實現行校址前身,爲陸軍軍官學校第四軍官訓練班,這一創設,是爲了當年戡亂戰事人才所需,等於恢復抗戰時期的分校設置,該班雖由陸軍訓練司令部司令孫立人兼任主任,依舊歸屬陸軍軍官學校序列當中,校長關麟徵也曾前來督導,不是個人行爲,也非孤立存在,陸軍軍官學校的覆校,可說仍是在學校的基礎上,繼續延續,抗戰期間,運用成都分校改爲本校也類同此意,如非如此,今日我們又怎會紀念黃埔百年?
黃埔百年,追緬先烈,繼往開來,當是後起者應有之舉,在百年校慶之日,有校友到珠江之濱,黃埔之地,爲東征、北伐犧牲的黃埔烈士舉一抔土,灑一
杯酒,唱一首校歌,怎麼又被解釋爲貶低黃埔精神,大逆不道之舉?百年以來,無數的黃埔先烈先進,犧牲奮鬥,身作齏泥,無怨無尤,他們在天之靈,恐怕不在乎主張臺獨的賴清德唱不唱國歌,而更在意,是否還有後人記得他們的青春身影,仍願和他們一樣,爲黃埔救國救民的事業與精神盡一份心力。(作者爲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會長)
※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