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國民黨會有第四次分裂嗎?(吳榮鎮)

國民黨4位主席參選人不就黨的路線、目標進行辯析,反而被兩岸政策「九二共識」這古老議題所困。爲此,2024年大選有否勝選機會,以及選後是否會第四次分裂,值得憂心。(圖/國民黨提供)

國民黨中央於4日舉辦主席改選辯論會。可惜,這場辯論會聚焦於兩岸關係,對於其他重要議題與發展困局,例如:黨的路線、目標、策略、管理、研究、創新、行銷、拓殖、社會責任等議題,幾無觸及。

以我多年的基層黨員經驗觀察,國民黨目前的主要困境如下:

第一,黨的發展路線對撞,是國民黨來臺多次分裂的困局之一。1988年李登輝繼任總統開始推動臺灣本土化及金權政治。1993年部分國民黨菁英反對李登輝的本土與黑金政治,另成立「新黨」。這是國民黨第一次分裂。2000年總統大選國民黨敗選後,宋楚瑜另組「新黨(親民黨)」,這是第二次分裂。其後,李登輝被質疑暗助陳水扁,2001年另組「臺灣團結聯盟」,這是第三次分裂。

如今,國民黨4位主席參選人不就黨的路線、目標進行辯析,反而被兩岸政策「九二共識」這古老議題所困。爲此,2024年大選有否勝選機會,以及選後是否會第四次分裂,值得憂心。難怪綠營大喜,認爲2024年的大選對民進黨已無懸念。

第二,「臺灣心」與「中國情」對撞的抉擇。兩岸分治已經72年,臺灣優先已是民意主流思維。國民黨核心菁英面對「臺灣心」與「中國情」的思維仍然左支右絀,猶豫不決,將「臺灣心」解讀爲會帶來臺獨戰爭;將「中國情」解讀爲會帶來兩岸和平。英國詩人艾特略曾說:「世上沒有一個偉大的業績,是由事事都求穩操勝券的猶豫不決者所創造的。」其實,兩岸關係不是隻有「戰爭」或「和平」二選一的問題,國民黨亟需面對的是:以「臺灣心」爲基石,以臺灣優先的決心,針對中共的專制體制,以及民進黨施政的缺失,勇於根據客觀事實提出評論,勇於說不。如此,以有所爲,有所不爲的策略,建立兩岸及朝野的合理新秩序,才能順得民心。

第三,國民黨菁英個個都是龍,飛龍在天,誰也不服誰,王不見王。國民黨與其寄望其他同志、其他政黨改變,不如率先自我更新。例如,從下到上實事求是,落實基層組織運作;智庫提供即時有效的專業論述;各級黨籍民意代表清廉、專業、專心問政;黨中央積極整合輔助地方,貫徹執政路線、意志及策略;各級從政黨員清廉勤政自持;黨籍菁英有聞善則喜,成人之美的胸襟,極力創新議題、拓殖組織。

第四,國民黨事事講究排場、身段、資歷、輩分、排排坐聽話的傳統,難以貼心民意。爲去除這傳統,國民黨要事先做好什麼功課?務必要主動進入人羣,而不是排個場面,請人來捧場。時時主動貼近人羣,搏感情,講求行銷方法,取得人羣的信任,纔是正道。否則,國民黨憑什麼把自己的理念植入人羣的腦海?

第五,履行社會責任,苦民所苦,是國民黨存在的目的之一。根據8月美麗島電子報民調,民衆對國民黨的反感度是59.3%,其中,20到29歲的年輕人反感度是68%,30到39歲的青壯人反感度是61.9%。針對這份民調,國民黨要不要採信?如果採信,務要反思,爲什麼?如果不採信,國民黨就要自己隨時進行科學性的民調,再針對民調的結果,發現問題,提出方案解決問題。

尤其,目前臺灣貧富差距越趨擴大、年輕及青壯族羣普遍就業不易、薪資收入偏低、不婚不育偏多,農村耕作人口嚴重老化、老人照護等重大民生經濟問題,國民黨要以影子內閣的立場迴歸社會責任,提出因應策略,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以提升民意的好感度。

可以說,國民黨最大的挑戰是自己。實事求是自我檢視困局所在,然後好好制定一套策略,付出行動,纔是治黨之道。

(作者爲國民黨基層老黨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