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馬英九訪陸 誰統戰誰?(李貴敏)

前總統馬英九赴陸祭祖交流之旅7日結束返臺,國民黨市議員鍾沛君(左起)、徐巧芯、廖偉翔、葉元之與張斯綱等人也到場接機。(張鎧乙攝)

前總統馬英九12天赴陸祭祖之旅落幕,相較綠營行前冷嘲熱諷,到現在的氣極敗壞,陸委會不改民進黨政府逢馬必反的直覺反應,連番砲轟「落入統戰陷阱」、「矮化臺灣」云云。

但馬英九作爲中華民國前元首,不顧大陸禁忌,在中國大陸說出「中華民國」、「前總統」,甚至「臺灣總統」等稱呼,表明了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可以說,綠營當初要他喊話的部分,他都一一做到了,更已經向大陸與全球宣示中華民國依舊存在。如果這就是陸委會所說的「被統戰」,或許是中國大陸民衆被馬英九統戰;最起碼是收攬了對岸希望降低敵意,希望和平的民心,對於緩和形勢絕對有幫助。基於捍衛中華民國的立場,應該是肯定、按贊纔對,但爲何綠營和側翼還這麼氣急敗壞?

事實上,馬英九的談話不卑不亢,捍衛了中國民國的尊嚴,不但讓民衆刮目相看,認爲他頗有膽識;另方面,此行也可說達到了兩岸對立降溫、重啓兩岸求同存異空間等成就,並以身體力行方式證明了中華民國存在。當然這些都是綠營及側翼絕不樂見的結果。

其實馬前總統此行難能可貴之處,就是在中美對抗升溫、兩岸緊張之際,有效降低了兩岸雙方的敵意。畢竟在民進黨抗中保臺路線操作下,兩岸民間這幾年陷入交流越來越少、攻訐越來越多的敵意螺旋中,相罵無好話,惡言相向久了,雙方民間敵意因隔閡而持續升高,讓綠營側翼得以大玩搧風點火的把戲。

但馬英九此行所到之處,受到大陸民衆熱烈歡迎與高度關注,不但打破綠營行前認定會遭冷落的酸言酸語,甚至大陸人民散發出來的善意,完全不像民進黨所宣導的充滿對立,更有助緩解兩岸人民在這幾年間積累的敵意,也爲一攤死水的兩岸關係帶來一絲復甦的曙光;臺灣人民也總算可以暫時遠離民進黨「抗中保臺」的戰爭路線陰影,大喘一口氣。

其次,馬英九此行勇於在大陸爲國家發聲,在對岸證實了中華民國的存在與尊嚴,更打亂了綠營的算計,戳破民進黨長期以來否定中華民國、卻拿着中華民國名器幫臺獨「借殼上市」的謊言。

更因爲馬英九走出了一條兩岸互動的新路,把僵局與誤解打開,並重新回到憲法一中、憲法九二的正確道路。也讓「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一中就是併吞臺灣」等污名話術遭到民衆重新檢視;也凸顯了臺獨路線和兩國論,纔是兩岸敵意螺旋上升的主因。

事實上,綠營雖然全力抹黑馬英九與九二共識,還稱其主張「不合現況、悖離民意」。但民進黨政府緊抱不放的ECFA,難道不是據九二共識協商簽署?試問,其他還在運作的協議又從何而來?這些問題,民衆都看在眼裡,因此儘管綠營全力貶損馬英九,但民間反應卻截然不同。

綜言之,馬英九此行可能最重要的貢獻,在於他重啓了兩岸求同存異、協商對話可能;加上陸方並未反駁馬英九憲法一中論述的兩岸交流基礎,證明在憲法九二的基礎上,其實還有「存異求同」的彈性與空間。

也因爲馬英九的憲法一中、憲法九二論述,闡述兩岸雖有分歧,但雙方憲法都屬一中架構,都符合一中原則的提法,衹要看看憲法就知道,完全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也完全沒有違憲或違法。反之,陸委會作爲主管機關,官員卻只能罔顧現行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明文規定,用政治話術硬掰下去!

在兩岸僵持已久的局面下,馬前總統此行成果殊爲不易。期待兩岸之互動迴歸正軌,也回到彼此真誠面對、共同追求和平發展的良性互動上,共創雙贏,並繼續深入交流。千萬不要讓兩岸人民重回兵兇戰危的惡夢!

(作者爲立法委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