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馬英九與南京(黃智賢)
前總統馬英九28日上午前往南京中山陵拜謁國父孫中山。(藍孝威攝)
看見馬英九率團拜謁中山陵,不是不感慨的。馬英九27日直飛上海,立刻轉搭高鐵到南京。這回,馬英九帶了幾十個臺灣年輕人,馬英九的姐姐妹妹也都隨行。
我不知道,馬英九從上海到南京路上,坐在臺灣高鐵沒有的高級「商務艙」。在舒適迅捷的高鐵一路往南京路上,會有怎樣的感受?
馬英九昨晚住的,可能是鐘山風景區的東郊國賓館。一個靜謐,尊貴又便於謁陵的地方。當他隔天早上到中山陵,向中山先生獻花,向靈柩鞠躬時,會想到什麼?
中山陵我去了許多次。一級一級拾級而上,俯瞰南京市。再看到被日軍砲火集中的銅鼎,看到民族、民權、民生六個字。不知道馬英九,會想到什麼?下午到了南京的總統府,看到中山先生跟蔣先生的辦公室,又會有怎樣的感受?
綠營當然不高興馬英九到大陸。因爲,馬英九到大陸,是好事。又在媒體效應上,分走蔡英文過境美國的光彩。
馬英九曾長期參與兩岸事務,又當過臺灣領導人。不管是親眼看大陸,親自體會。還是隻有象徵意義。都是好事。兩岸往來,總是好事。這當然讓綠營不爽。
但是,如果說,馬英九的大陸行,就可以「降低兩岸敵意」,那就誤導了,也太看輕大陸了。因爲,大陸對臺灣,從來就沒有敵意。一直以來,是臺灣民意被臺獨跟美國洗腦、挾持,而不斷對大陸有敵意。
敵意的根源,是臺獨與反中。以前美國爲了要對付蘇聯,需要中國大陸,所以還比較願意敷衍中國大陸。對臺獨的支持,只是檯面下。
當美國認爲中國是要圍堵的對手時,擺出來的陣仗,就不一樣了。而臺灣從來就是親美的地方。現在的親美,就等於是反中了。臺獨,當然就是反中。
臺灣源源不絕的臺獨青年,來自教科書。教科書,是執政者派的人決定的。教科書告訴年輕人,要仇中媚日親美。年輕人當然就是這樣。政客要選票,當然討好年輕人跟社會主流。媒體要收視率,當然也要討好觀衆。他們不是當年偉岸的推翻滿清的愛國者。
他們只是爲自己利益努力的政客與媒體商人。
所以,不要問,爲什麼會越來越親美、媚日、反中?這種環境下,一點都不奇怪。馬英九可以帶幾十個年輕人去大陸參訪。但是,千千萬萬個,國族認同錯誤的年輕人,該怎辦?
許多「馬友友們」,在馬英九當政時,沒有力勸馬英九壓制臺獨的氣焰。反而是讓馬英九,在方方面面,對臺獨軟弱。我不知道,是誰建議馬英九,去蓋八田與一紀念園的?我不知道,是誰建議馬英九,對太陽花退讓、妥協,認錯的?我不知道,是誰建議馬英九,對教科書放手的?這些人,如今歌頌馬英九訪大陸。多麼諷刺。
馬英九的12天大陸行,除了祭祖之外,幾乎都是有關對日抗戰,以及民國。這條線,其實抓得不錯。兩岸一起共寫抗戰史,是許多人的呼聲。而因爲大陸越來越自信,對於抗戰歷史的多維度還原,更不是難事。
問題是,臺灣這裡,當老一代的人走了以後。還有多少人,認爲對日抗戰,與臺灣有關?臺灣還會有多少人關心抗戰史?關心民國史?這也許是馬英九帶着臺灣年輕人,走訪大陸的最重要意義。讓臺灣年輕人知道,我們跟大陸真正的關聯。
但問題來了。我們跟大陸的關係,究竟是什麼?
去中山陵,難道還不明白,中國國民黨不是臺灣國民黨?到了南京,難道還不明白,臺灣就是中國的一個省?還不清楚,如今的一切分裂,是因爲國共內戰?還不能承認,我們的國家,是中國?
當然,這個黨那個黨,也有意識型態、利益、外國勢力介入等複雜原因。可是,國民黨跟民進黨,跟民衆黨沒有這樣那樣的矛盾?黨派利益跟矛盾,難道可以成爲國家分裂的理由。維持現狀,只爲了臺灣太多人想要有位子跟權力?
更何況,中山先生的建國大綱、建國方略,大陸都做到了。更超過中山先生的想像。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臺灣現在做得怎樣?現在臺灣的國民黨,真的在乎三民主義的,到底有幾個?
要降低兩岸敵意,關鍵在臺灣。如果縱容臺灣把自己烏克蘭化,縱容臺灣一直搞臺獨國際化,縱容臺灣跟美國的反華政策高度配合,努力做美國的反華急先鋒。然後,再跟大陸說,哎呀,你不要生氣喲。我怎麼配合美國,怎麼傷害大陸,你都要吞下去。這合理嗎?這可能嗎?而如果這樣繼續下去, 是不是直到臺獨走完最後一步路,大陸都不能吭聲?
看了大陸,請馬英九再想想臺灣。兩岸的分裂與僵局,難道要繼續拖下去嗎?難道兩岸分離至今,74年了,不應該快點統一嗎?還是要再拖個10年20年30年?甚至,永遠「維持現狀」,不要統一?
歷史是這樣的。只有回過頭去看,纔會看懂。馬英九曾比任何人,都有更好的機會,可以促成兩岸統一。可惜,錯過了。
如果現在的馬英九,可以運用他對國民黨跟臺灣的影響力。在他已經沒有政治權力之後,努力撥亂反正,力促國家統一。這纔是對中華民族真正的貢獻。也會給他歷史定位。當然,我可能想多了。我承認。(作者爲作家)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