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取消防災假?曹興誠的唐吉軻德式幻想(鐵木蕭特)

颱風山陀兒來襲,各縣市連放颱風假,聯電創辦人曹興誠批評此舉「毫無道理」,質疑若中共犯臺是否也該全民放假。(中時資料照)

自從「災防假」立法實行以來,每當颱風天各地方政府依氣象預報決定放假後,總會因爲雨勢不如心裡預期或是強風的間歇性產生爭論,資方代表反覆呼籲「應該取消颱風假」、「防災假會導致經濟損失多少多少」云云,對於這樣的爭論筆者往往一笑置之,因爲在《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中,已經有十分謹慎的標準賦予「民衆退避的權利」,資方言論就視爲「損失無法歸責不可抗之因素」的抱怨吧。

然而前聯電董事長則是以「全民防衛韌性」的觀點來呼籲取消防災假,他直言「颱風天大家放假毫無道理」,更以中共武力犯臺或是遭遇第五縱隊時,應該全體動員應變,而不是在家躺平,建議合理的做法是應該改爲取消防災假、個人改以事假方式處理,大聲疾呼中共比颱風還要危險,如果颱風天就選擇放假避難了,未來中共來了,所有人包括軍警消都在家躺平怎麼辦,等着大家的只剩刑場或是集中營。

趁着窗外呼嘯風聲,不禁大喊了一句「我的老天爺」,曹老爺子可堪稱是「當代堂吉軻德」,憂國憂民沒有錯,但不應該沈浸在個人的幻想之中。

防災假不是僅限於颱風,只要符合「天然災害」,下列因素致交通、水電供應中斷或供應困難,影響通行、上班上課安全或有致災之虞者:一、風災、二、水災。三、震災。四、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災害。五、其他天然災害都在範圍之內,面對不可控的天災因素,人類與其對抗和展現韌性的方式在於事前準備減災、災後快速恢復日常生活,而不是在颶風、地震、土石流裡,提着長槍衝向風車」,高喊「桑丘,我們走運了,今天將要大戰幾十位巨人」。

談及社會韌性(Social Resilience),臺灣韌性社會研究中是如此定義「近年來,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公共衛生和地緣政治風險等各個方面經常出現系統性風險和危機。 這些挑戰影響了國家社會的運作,甚至對民主和自由制度構成威脅。 一個有彈性的社會能夠維持現有秩序而不崩潰,進行快速調整以適應,轉變系統性機構,並在外部衝擊中抓住發展機會」,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則是用是以「爲預期危險做好準備,適應不斷變化的條件,以及從破壞中承受和快速恢復的能力。 備災等活動——包括預防、保護、緩解、應對和恢復——是韌性的關鍵步驟」,對於社會韌性最重要的概念在於「事情準備的減災與事後的快速恢復」。

不久之前四級颶風海倫侵襲美國東南地區,導致佛羅里達等五個州發生重大災情,我們可以看看美國在颶風中發揮其韌性。颱風來臨前,官方安全機構就開始進行人員疏散、緊急洪災工程,從新聞中也能看到公共安全機構敦促民衆留在家中不要出門,學校主動宣佈停止上班上課。在風災重創地區後,馬上宣佈進入緊急狀態,政府資整合資源、調集國民兵和工程單位進行臨時避難所建立、資源物資投放及災後重建,社會韌性強勁與否,建立在減災與快速恢復之上。

天災並不是戰爭,可以用武器進行反擊跟擊退,莫非曹先生要政府用飛彈打颱風眼嗎?從伊朗飛彈攻擊以色列的案例,政府也是第一時間要民中在防空警報響起後進入掩體避難。臺灣被稱爲世界上最危險之地,不應對天災戰禍產生麻木心裡,這次的颱風詭異路徑,確實吹出了國人對於緊急危難的輕忽,政治人物卻只就「應不應放颱風假」互噴政治口水戰,直到颱風登陸導致南部20萬戶停水、5萬戶停電,基隆因創下歷史紀錄的雨量出現土石崩塌,才紛紛噤聲散去。私認爲臺灣若真要提升社會民力應用,可以藉由準備與恢復的過程進行動員測試,才能達到提升社會韌性之效。

風災來臨當下,感謝外頭仍有無數的警察、消防、軍人、臺電工程人員拼命維護各項社會穩定,更沒有曹興誠幻想中的「躺平」行爲,政府要求一般民衆採取「退避」,降低公共安全的附載,以利後續快速恢復日常運行,正是一種社會韌性的展現。

曹興誠宛如現代唐吉軻德,把颱風當成其眼中的「巨人」,鼓催臺灣社會應該不畏風雨向前衝鋒,不計個人代價維持社會經濟動能、展現其眼中的韌性。曹先生過去對臺灣社會的經濟貢獻不容抹滅,但以社會韌性之名(實爲經濟利益),希望取消災防假的想法,儼然就像楊絳先生所言,堂吉訶德可以是可笑的瘋子,也是可悲的英雄,她是這麼地認爲「抱着偉大的理想,一心想濟世救人,只望着遙遠的過去和未來,竟看不見現實世界」。(作者爲博士研究生)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