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抓大放小 換個角度談基隆四接案(陳朝平)

基隆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六度叩關環評初審會議。日前,基隆市工商團體、中山區24位里長與公民團體針鋒相對。(張志康攝)

基隆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本週五六度叩關環評初審會議。日前,基隆市工商團體首度表態支持四接,中山區24位里長不甘寂寞也跳出來護航臺電。同一時間,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等公民團體也在基隆市府前表達反對四接立場,並促請謝國樑市長表態。

換個角度來看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四接案。

根據經濟部的統計數據分析系統。民國111年基隆市營運中的各行業總數爲240家,全國工廠數佔比0.26%。其中,各行業家數如下:食品及飼品類34、金屬製品類30、電子零組件業24、產業機械設備及安裝業19、機械設備業18、其他製造業18、非金屬礦物製造業17、電腦電子及光學制造業17、電力設備及配備業10、紡織業9。

此外,根據110年基隆市的統計數據顯示,基隆全市產業產值,一級產業佔0.61%(主要是漁業),二級產業(工業)佔27.77%,三級產業(服務業)佔71.62%。工業產值中,機械工業產值就佔了70%以上。

綜合上述,基隆的工業產值佔全市產業產值可謂「無足輕重」,猶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那麼,基隆的主力產業是什麼呢?根據105年工商普查數據可知(按,基隆二、三十年不變,根據經濟部的統計數據亦可知,基隆工業佔比10年不變,甚至逐年下降),基隆主力產業依序爲:水上運輸、運輸輔助、零售、陸上運輸、專門營造、醫療保健、批發、餐飲、金融服務。一望可知,基隆主力產業和港口經濟、觀光產業等服務業密切相關。可以說,工業生產,無關基隆發展。

再看另一項數據。基隆市政府統計,全市產業分佈,7成營業場所、76%的就業機會、86%的生產總額都在仁愛、安樂、中正、七堵等四區。協和電廠和爭議中的四接預定地所在的中山區,唯一的產業,就是臺電的電力及燃氣供應。根據上述數據,針對四接議題,試問:

基隆十大主力產業用電量多少?四接不建,基隆產值佔7成以上的服務業,會因缺電而衰退嗎?出面爲臺電護航的基隆商業團體,能否提出具體數據來說服人?

過去數十年,基隆不缺電,工業依然發展不起來,足見基隆工業不發達另有原因。四接興建後,基隆的工業就會蓬勃發展了嗎?顯然,四接興建與否,與基隆工業興衰無關,工業團體湊什麼熱鬧?

根據與基隆港航運有關的相關產業公會與工會的評估,興建四接,將徹底毀了基隆港,基隆港既毀,基隆市還能永續存在嗎?臺電和經濟部環評,能保證四接不會毀了基隆港嗎?萬一,四接毀了基隆港,滅了基隆市,虧損連連的臺電如何補償毀港滅市的巨大損失?

中山區工商業發展不及其他行政區,四接興建,在臺電連年虧損、電價蠢蠢欲漲的時刻,中山區各里居民,就算能獲得臺電「敦親睦鄰」的微薄補助,卻可能毀了全市服務業和7成生產產值,損鄰不利己。作爲「重大利害關係人」,中山區24位里長,最沒有資格、也不應該爲臺電的四接案擦脂抹粉!

政府和臺電口口聲聲掛保證,廢核能、發展綠能,臺灣不缺電。既然不缺電,何需建四接?協和電廠何須油轉氣?協和關廠,爲何不朝綠電發展?護航臺電的基隆工商團體,爲何不自主發展綠電?

臺電說興建四接,目的要將協和電廠發電油轉氣,試問,當初臺電可曾就核四續建和協和電廠油轉氣、興建四接的成本效益做比較?擔心臺海衝突加劇,核四會遭攻擊,難道四接就不會嗎?

看過劉德華主演的《焚城》,我們也要問,LNG(液化天然瓦斯)運輸船隻、儲槽爆發災難時,臺電和國安相關單位可有完整的救災計劃和設備?這些,要不要列入環評或是救難評估?

上述問題沒有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釋前,從城市永續發展的角度看,作爲一個高度依賴港口經濟的城市,基隆應該「抓大放小」,棄工業、就服務業,保留總體產值大的、就業人口多的產業,跳過或放棄產值小、就業人口少的產業。

總歸上述,興建四接或許根本就是個假議題呢!假議題,還須環評嗎?協和關廠,四接不建,基隆工業真要缺電,大可搬遷到其他縣市,產值和成本效益都會比留在基隆更高呢!

最後,我們還想再問一個問題。請問,全世界有哪個國家在以觀光產業爲主的郵輪母港旁,興建LNG裝卸碼頭和儲槽的?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