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光電成顯學 綠能新出路
屋頂型太陽光電趨近飽和,轉向地面型及浮動式太陽光電發展,又遇上使用目的受限。臺經院副研究員許中駿指出,可逐步發展由近岸型浮式光電,進一步過渡到離岸海上型光電。相較於全球市場,臺灣這部分並不落後,國內有業者技術投入開發,正在展開示範驗證,未來將規劃朝向複合型海洋能源發展,兼顧漁業、綠電、減碳多重效益。許中駿分析,複合型海洋能源發展需透過不同利害關係人協調,以建立定性海洋空間規劃,若能透過政策引導、跨領域協作與施政配套,將可滿足多元海洋經濟的需求性,加快技術市場地的力道。
臺經院研究指出,海上型光電是浮式光電的其中一種形成,設置場域涵蓋湖泊、水壩、滯洪池、河流、海洋等,海上型則更要克服嚴苛的海域環境條件,如颱風、風浪等,歐洲的荷蘭、挪威近年來技術成熟度已可達7至8成,歐盟官方透過海上再生能源招標建議,推動波浪能、浮式光電等,並將再生能源整合到離岸風場中。歐洲多家離岸風電開發商因此同時參與海上型浮式光電的開發,包括德國RWE、瑞典丹麥合資企業Zeevo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