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考研2011考研政治仿真試卷(一)
本試題選自海天教育《2011考研政治仿真試卷·高仿版》,中國書籍出版社。
一、單項選擇題:第1~16小題,每小題1分,共16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試題要求。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字母塗黑。
1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特性是()
A.羣衆性和科學性
D.階級性和實踐性
2中國即將邁入新的五年發展時期,剛剛通過的“十二五”規劃格外令人關注。專家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十二五”規劃的一條主線,經濟發展與經濟發展方式的關係是()
A.原因和結果
C.現象與本質
D.可能與現實
3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但社會意識又有其相對獨立性。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最突出表現是()
A.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發展的不平衡性
B.社會意識內部各種形式之間的相互影響
D.對社會存在的能動的反作用
4馬克思關於資本積累的學說是剩餘價值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是()
A.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
B.社會財富佔有兩極分化
C.相對過剩人口不斷擴大
51930年,毛澤東發表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作中體現的思想是()
A.“政權是槍桿子裡面出來的”
B.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
C.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D.以農村爲中心,建立紅色政權
6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重要結合點是()
A.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堅持科學的發展觀
C.構建和諧社會
D.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
7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收入分配製度的出發點是()
A.有利於發展生產力
B.實現共同富裕
C.注重社會公平正義
D.消除人們之間的收入差別
8黨的十七大鮮明地提出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要求,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是()
A.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不符合中國國情
B.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
C.現行的具體領導制度、組織形式和工作方式存在嚴重缺陷
D.適應國際形勢發展的需要
9通過鴉片戰爭,帝國主義鐵蹄打開中國大門,給中國帶來沉重災難,一些先進的中國人也自此開始睜眼看世界,但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開始普遍覺醒是在()
A.第二次鴉片戰爭後
B.甲午中日戰爭後
C.天平天國運動後
D.戊戌維新運動後
10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這屬於過渡性質的社會,在這個時期,要完成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和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下列運動屬於民主革命遺留任務的是()
A.土地改革
B.農業合作化
C.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D.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1理想是美好的,令人嚮往的,但理想不能自動實現。把理想變爲現實的根本途徑是()
A. 積極投身社會實踐
B. 認真學習科學理論
C. 逐步確立堅定信念
D. 大膽暢想美好未來
A.自我意識
B.生產關係
C.生產實踐
D.科學實驗
13下面不屬於社會公德的範圍的是()
A.尊重他人
B.維護公共秩序
C.熱愛自然
D.熱愛科學
A.全體中國人民意志的體現
B.工人階級意志的體現
C.中國共產黨意志的體現
D.農民階級意志的體現
152009年12月20日,胡錦濤出席慶祝澳門迴歸祖國10週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三屆政府就職典禮,並會見了剛剛就職的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A.董建華
B.何厚鏵
C.崔世安
D.曾蔭權
16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當地時間2009年12月19日下午在達成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後閉幕。《哥本哈根協議》維護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確立的原則,該原則是()
A.平等互助,維護氣候安全
B.共同的責任,平等的義務
C.誰破壞,誰負責
D.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
第二頁:多項選擇題>>>
第三頁:分析題>>>
第四頁:單項選擇題答案>>>
第五頁:多項選擇題答案>>>
第六頁:分析題答案>>>
二、多項選擇題:第17~33題,每小題2分,共34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符合試題要求。多選、少選均不得分。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字母塗黑。
17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下列幾對概念的辯證關係保持一致的有()
A.物質和意識的關係
B.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
D.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的關係
18價值評價是一種關於價值現象的認識活動,其特點主要有()
A.價值評價的認識對象是主客體的價值關係
B.價值評價的標準具有主觀隨意性
C.價值評價結果依主體的特點而轉移
D.價值評價結果的正確與否依賴於相關的知識性認識
19壟斷資本在國內建立了壟斷統治後,必然要把其統治勢力擴展到國外,在世界範圍進行擴展,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占主導地位的資本輸出形式有()
A.銀行資本輸出
B.借貸資本輸出
C.生產資本輸出
D.商品資本輸出
20社會主義民主是人類最高類型的民主,具有資本主義民主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主要表現在()
A.社會主義民主堅持服從多數意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原則
B.勞動人民在政治上當家作主,對破壞社會主義事業的犯罪分子實行專政
C.社會主義民主是廣泛而且實在的,它的原則和實踐是一致的
D.社會主義民主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經濟基礎之上的
21中國共產黨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在政治路線問題上曾經反對過的主要錯誤傾向是()
A.右傾投降主義
B.經驗主義
C.教條主義
D.“左”傾冒險主義
22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但是沒有變的是()
A.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B.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C.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D.實現共產主義的最終目標
23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他還強調,要“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這說明()
A.應當提高勞動報酬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
B.初次分配中有“強資本、弱勞動”現象
C.勞動在按生產要素分配中的地位下降
D.勞動者在分配過程中被不公平的對待
24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是()
A.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
B.保證人民當家做主
C.調動人民積極性
D.擴大社會主義民主
25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做到()
A.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B.優化教育結構
C.推進教育改革
D.堅持教育公益性
26黨的建設的基本經驗是()
A.着重從思想上建黨
B.批評與自我批評
C.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
D.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271905年,孫中山和黃興、宋教仁等在日本成立同盟會,以《民報》爲自己的機關報,這是近代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的全國性政黨。其政治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孫中山將其概括爲民族、民權、民生這三民主義。其中,民族主義的侷限性表現在()
A.其民主只限制在資產階級範圍內
B.對帝國主義本質認識不清
C.反封建不徹底
D.沒有正面觸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28毛澤東將中國農民分爲富農、中農和貧農,貧農又包括僱農。富農是農村中的資產階級。在歷史上,共產黨關於富農的政策曾經調整過多次,是比較複雜的。以下關於共產黨在不同歷史階段對待富農的政策表述正確的是()
A.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採取了限制富農的政策
B.在抗日戰爭時期,採取了聯合富農的政策
C.在解放戰爭時期,由保存富農經濟改爲限制富農經濟
D.建國初期,堅持保存富農經濟
29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不少人對新的社會制度還不能馬上適應,加上黨和政府的一些工作部門存在着主觀主義、官僚主義作風,引起一些羣衆的不滿,出現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和農民退社的情況。同時,國際上出現波蘭、匈牙利事件,也在國內引起一些人的思想波動。各級領導幹部缺乏思想準備,習慣把一些鬧事問題當成敵我矛盾來處理。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提出了《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在這裡邊,毛澤東指出必須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這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是指()
A.對抗性的敵我矛盾
B.非對抗性的敵我矛盾
C.對抗性的人民內部矛盾
D.非對抗性的人民內部矛盾
30馬克思曾說過:“作爲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於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都是無所謂的。這個任務是由於你的需要及其與現存世界的聯繫而產生的。”這表明()
A.歷史使命具有社會歷史性
B.歷史使命的實現需要一定物質和精神條件
C.歷史使命具有時代性
D.歷史使命是人們擔負的最大的歷史任務和重大的歷史責任
31從法律的歷史和實踐來看,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之間存在着多方面的複雜關係,一般說來,可以概括爲以下幾個方面:()
A.結構上的相互關係
B.總量上的等值關係
C.功能上的互補關係
D.性質上的相容關係
32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獲得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是()
A.谷超豪
B.徐光憲
C.孫家棟
D.王忠誠
332010年 4月13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華盛頓會議中心出席核安全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中國本着負責任的態度,高度重視核安全,堅決反對核擴散和核恐怖主義,爲此作出了一系列積極努力,主要包括()
A.全面加強核安全能力
B.嚴格履行核安全國際義務
C.重視並積極參與國際核安全合作
D.積極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核安全援助
第二頁:多項選擇題>>>
第三頁:分析題>>>
第四頁:單項選擇題答案>>>
第五頁:多項選擇題答案>>>
第六頁:分析題答案>>>
三、分析題:第34~38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回答問題。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34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3年前,承載着中華民族千年夢想的“嫦娥一號”順利升空,3年後的今天,“嫦娥”再次奔月,爲中國人在不遠的將來踏上月球鋪路。中國探月工程藉此由一期邁入二期,翻開跨時代的一頁。
據專家介紹,“嫦娥二號”與“嫦娥一號”在質量和外形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相比於“嫦娥一號”任務,“嫦娥二號”任務技術更新、難度更大、系統更復雜,相應的風險也更大。“嫦娥二號”任務增加了很多新技術,其關鍵技術創新和突破,可歸納爲六點:一、突破運載火箭直接將衛星運送至地月轉移軌道的發射技術。二、X頻段深空探測技術,初步驗證深空探測體制。三、驗證100公里月球軌道捕獲技術。四、驗證近月點15公里、遠月點100公里軌道機動與快速測定軌技術。五、試驗全新的着陸相機,數據傳輸能力大幅提高。六、對後續工程預選着陸區進行高分辨率成像試驗。
“嫦娥二號”任務就像是一期工程向二期工程的一個跳板,既繼承了“嫦娥一號”衛星的許多成熟技術,又根據任務目標的不同,增加了很多新技術,對探月工程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
——摘編自《瞭望》週刊
材料2
從1970年我國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到21世紀的載人航天工程和月球探測工程,中國航天走出了一條獨立自主的發展之路。航天技術的不斷髮展,不僅證明了人類“探知未來”的能力,更成爲了人類實現夢想的“載體”。中國航天將來要走向太陽系的任何一個星球,爲科學家提供探測平臺,成爲“科學家的眼睛和手”。而月球則是人類探索未知的“第一個選擇”。
通過探月工程項目,人類還可以探索如何在地球之外建立永久研究站,在地球以外空間發展產品和工業,建立能夠自給自足的“外星家園”。
月球潛在的礦產資源和能源的開發利用前景,也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巨大的資源儲備,被稱爲“人類來來能源的倉庫”。這一因素也成爲一些國家重返月球最主要的動力。
——摘編自《瞭望》週刊
(1)試運用唯物辯證法相關原理分析嫦娥二號任務的承上啓下的作用。(5分)
(2)如何認識“航天技術的發展,不僅證明了人類的探知能力,更成爲人類實現夢想的載體”。(5分)
35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2007年我國勞動者報酬佔GDP比重從2003年的50.4%下降到39.7%,而資本收益從2003年的35.7%上升到45.4%。也就是勞動者報酬佔GDP比重下降26.5%,資本收益上升27.2%。也意味着2003年還是按勞分配,勞動者報酬佔大頭。但2007年已經按資分配了,資本收益佔大頭。考慮到國企職工的工資福利基本是私企和外企的兩倍,因此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顯然是生產資料私有制部分獲益過多。
材料2
我國的基尼係數變化表
2000年
2004年
2006年
2008年
0.4
0.44
0.496
0.47
注:國際上通常用基尼係數來判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一般認爲:基尼係數在0.2以下表示絕對平均;0.2-0.3之間表示比較平均;0.3-0.4之間表示較爲合理;0.4-0.5之間表示差距較大;0.5以上說明收入差距懸殊。
材料3
2007年10月15日,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其中要求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中等收入者佔多數,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並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通過採取各種措施,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
(1)材料1、2反映了我國分配領域存在的問題及影響?(5分)
(2)請爲解決表中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5分)
36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自從一八四零年鴉片戰爭失敗那時起,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洪秀全、康有爲、嚴復和孫中山,代表了在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時,求進步的中國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麼書也看。向日本、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派遣留學生之多,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國內廢科舉、興學校,好象雨後春筍,努力學習西方。我自己在青年時期,學的也是這些東西。這些是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文化,即所謂新學,包括那時的社會學說和自然科學,和中國封建主義的文化即所謂舊學是對立的。學了這些新學的人們,在很長的時期內產生了一種信心,認爲這些很可以救中國,除了舊學派,新學派自己表示懷疑的東西很少。要救國,只有維新,要維新,只有學外國。那時的外國只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是進步的,它們成功地建設了資產階級的現代國家。日本人向西方學習有成效,中國人也想向日本學。在那時的中國人看來,俄國是落後的,很少人想學俄國。這就是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紀初期中國人學習外國的情形。
摘自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1949年6月30日)
材料2
在救亡圖存運動中,一些先進的中國人曾經把目光轉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在中國發動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11年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終結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後試圖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包括議會制、多黨制等,並沒有實現中國人民要求獨立、民主的迫切願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種反動勢力的衝擊下歸於失敗。時人悲憤地感嘆道:“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中國人民仍然處於被壓迫、被奴役、被剝削的悲慘境地。中國的出路在哪裡?中國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奮鬥着。
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2005年10月19日)
(1)試比較康有爲、孫中山“向西方尋找真理”的路徑和選擇有何不同。(5分)
(2)爲什麼辛亥革命“沒有實現中國人民要求獨立、民主的迫切願望”?(5分)
37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2010年,成都市武侯區教育局碰上了研究生 “下嫁風”。據調查,四川大學理工科研究生就業情況依然良好,文科研究生就業情況就很不令人滿意,很多人無法像往屆畢業生那樣留在成都,而是簽到了一些地市級的學校。所以,當武侯區要招3名小學教師時,居然有10餘名碩士生前來報名。
但某歷史系女研究生小容卻想“下嫁”而不得。今年3月份,她報考廣州二中的圖書館管理員,當時居然有30多名大學生參加考試。她覺得自己已經沒戲了,因爲到現在都音訊全無,而這樣的經歷她在短短數月內已有多次。
之前她並不悲觀,作爲廣州本地生源,找一份不太壞的工作應該沒有問題,而且她也準備去一些冷門單位工作,比如與歷史專業相關的研究院、博物館之類,“對此感興趣的人很少,薪水也不高,競爭應該不激烈”。但出乎預想的是,她一次次被拒絕。去年12月她得知心儀的大元帥府博物館招人,卻“不要女生”。小容苦苦哀求,“至少收下簡歷吧”,但招聘人員稱收下簡歷也不要女生。
截至4月1日,小容所在的歷史專業30餘人還無人找到工作,“大家見面都比較悶,不願談找工作的事。”“我們這麼多研究生找不到工作,說明這不是我們的問題。”小容認爲。在就業這個現實面前,小容覺得自己以前的很多想法都被顛覆了。
材料2
石門農村改革實驗區黨總支書記吳奇修是北京大學經濟系87屆的畢業生,他用全新的觀念、不悔的忠誠和勤勞的雙手,將沉重的“石門”推開,給當地帶來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也因此被評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石門村是一個人均只有三分多地的落後村,吳奇修乍回家鄉時,小學生在牆壁破裂的教室裡上課,村裡只有一條坑坑窪窪的機耕道,除少數人外出打工外,村裡大多數人都呆在村裡受窮。
吳奇修首先帶領家鄉人民上演了一場基礎設施大會戰,新修公路、改善河道、整改高壓線路,極大地改善了村裡的投資環境。隨後,他又馬不停蹄的帶領黨支部成員上新疆、下廣州、赴瀋陽、抵重慶。說服遊子回家鄉投資創業,興辦工業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項目30多個,涉及28家企業,在當地率先實現了小康,偏僻閉塞的貧困村成爲全省首富村,社情複雜的失控村成爲“全國文明村”。
(1)聯繫材料說明理想與現實是什麼關係。(4分)
(2)結合材料,試述怎樣處理理想與現實的關係?(6分)
38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全面啓動。CAFTA,指在中國與東盟10國之間構建的自由貿易區,即“10+1”。2001年11月,在文萊舉行的東盟首腦會議期間,中國和10個東盟成員國宣佈了將在未來十年內建成自由貿易區的目標。2002年11月4日,第六次東盟與中國領導人會議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簽署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宣佈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CAFTA約定:中國與東盟雙方約有7000種產品享受零關稅待遇,實現貨物貿易自由化。其中,中國和東盟六個老成員(文萊、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之間,將有超過90%的產品實行零關稅。中國對東盟平均關稅將從目前的9.8%降到0.1%,東盟六個老成員對中國的平均關稅將從目前的12.8%降到0.6%。東盟四個新成員(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也將在2015年實現90%零關稅的目標。除了貨物貿易之外,雙方服務部門的開放水平也有進一步的提升,投資政策和環境得到法律制度的保障,更加穩定和透明。
CAFTA擁有19億人口、接近6萬億美元年國內生產總值和4.5萬億美元的年貿易總額。2008年的雙邊貿易額達2311億美元,我國成爲東盟的第三大貿易伙伴。隨着我國與東盟之間基本實現自由貿易,資金、資源、技術和人才的生產要素的流動效率會顯著提高,雙方之間經濟一體化程度將會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摘自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網站
材料2
作爲世界上最早的區域自由貿易區,歐盟已經成爲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政治、經濟集團組織。美國聯合鄰居加拿大和墨西哥,於1994年1月1日成立了北美自由貿易區。它是第一個由一個發展中國家墨西哥與兩個發達國家美國和加拿大所組成的非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十多年來各個成員國都取得了很大的利益。因此,在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沒有任何人、任何國家可以單槍作戰,區域經濟經濟一體化日益成爲改變世界的趨勢。一個由中國和東盟10國組成的貿易體應全球背景而生,是經濟發展的一種必然需要,用時髦的話來表達:我們是鄰居。鄰居之間最好的交往方式就是合作。
摘自天涯經濟論壇
(1)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含義及其與經濟全球化的關係。(4分)
(2)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有什麼樣的作用?(6分)
第二頁:多項選擇題>>>
第三頁:分析題>>>
第四頁:單項選擇題答案>>>
第五頁:多項選擇題答案>>>
第六頁:分析題答案>>>
2011考研政治仿真試卷(一)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D
【解析】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立場是致力於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鮮明的階級性和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特性。
2【答案】B
【解析】經濟發展方式是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生產要素的分配、投入、組合和使用的方式”,是經濟發展的結構和形式,因此二者是內容和形式的關係,原因和結果、現象和本質、可能與現實都不能反映這種經濟要素和經濟結構形式的關係。
3【答案】D
【解析】此四項都是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表現,但其獨立性最突出的表現是它的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反映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對社會展起着積極的促進作用;落後的社會意識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對社會發展起着阻礙的作用。
4【答案】D
【解析】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財富的兩極分化、相對過剩人口的擴大都是資本積累導致的結果,但只有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勝利纔是資本積累的歷史趨勢,這是由生產的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形式之間的基本矛盾造成的。故選D。
5【答案】D
【解析】A是1927年八七會議毛澤東提出來的,B斯大林指出,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是中國革命的優點和特點。C是1930年5月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提出的論斷。
6【答案】A
【解析】人民羣衆是改革發展的主體和動力,是穩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礎。逐步提高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水平,讓人民共享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是我們致力於發展、積極推進改革、堅持維護穩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讓人民共享改革和發展的成果作爲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重要結合點。
7【答案】A
【解析】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收入分配製度要以有利於發展生產力爲出發點,以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爲目標,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公平,使全體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果。
8【答案】B
【解析】A錯的原因:我國的基本政治度制,符合中國國情,保證了人民當家做主。B政治體制改革是社會主義民主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全面發展的要求和必經之路。C我國的具體政治制度,雖有一些缺陷,但基本符合中國國情。D政治體制改革是我國民主政治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不是爲了適應國際形勢發展的需要。
9【答案】B
【解析】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和瓜分達到了高潮,因此,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也自此開始普遍覺醒。
10【答案】A
【解析】BCD都屬於社會主義革命性質的運動。
11【答案】A
【解析】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是把理想變爲現實的根本途徑。
12【答案】C
【解析】首先,社會關係的形成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其次,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道德產生所需要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統一於生產實踐。
13【答案】D
【解析】《公民道德建設綱要》明確指出,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D是人的精神方面的追求,不合題意。
14【答案】B
【解析】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廣大人民意志的體現,首先體現工人階級意志。
15【答案】C
16【答案】D
【解析】時政熱點,記憶內容。
第二頁:多項選擇題>>>
第三頁:分析題>>>
第四頁:單項選擇題答案>>>
第五頁:多項選擇題答案>>>
第六頁:分析題答案>>>
二、多項選擇題
17【答案】ABC
【解析】物質和意識的關係、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的關係都是反映與被反映的關係,屬於存在與思維的關係。而D項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都是客觀的,不構成反映與被反映的關係。
18【答案】ACD
【解析】價值評價是對價值現象的認識,因此其認識對象是價值關係,並且價值是客體的客觀屬性對主體需要的滿足,因此評價結果與主體有直接聯繫,同時價值評價與主體知識性認識有關,但是評價的標準並非主觀隨意的,歸根到底,實踐是檢驗評價結果的標準。故B是錯誤的。
19【答案】BC
【解析】壟斷資本向世界範圍擴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種:借貸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其中,商品資本的輸出在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階段占主導地位,借貸資本和生產資本的輸出則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占主導地位。
20【答案】BCD
【解析】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的歷史聯繫,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某些民主原則的歷史聯繫,如主權在民的原則、服從多數意志的原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等,其次是某些民主形式的歷史聯繫;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之間又存在着根本區別,主要表現在:經濟基礎不同、階級本質不同、原則與實踐的關係不同等。因此,BCD是社會主義民主優於資本主義民主的方面,而A則是二者的歷史聯繫。
21【答案】AD
【解析】AD兩項是政治路線方面的錯誤傾向。學風問題,即黨的思想路線問題,也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問題,在延安整風時,指出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是主觀主義的兩種主要表現。
22【答案】AB
【解析】十七大的報告提出的兩個重要論斷:基本國情沒有變,主要矛盾也沒有變。
23【答案】ABCD
【解析】我國的勞動報酬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例在逐步下降,產生很大的不公平,造成了目前過大的收入差距。
24【答案】AC
【解析】B保證人民當家做主是政治體制改革的根本。D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是手段
25【答案】ABCD
【解析】識記內容。
26【答案】ACD
【解析】B是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
27【答案】BC
【解析】其中A是民權主義的侷限性,D是民生主義的侷限性,因此不能選。
28【答案】ABCD
【解析】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限制富農是爲了阻止富農破壞土地革命戰爭的果實;抗日戰爭時期,聯合富農是爲了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一起抗日;解放戰爭時期對富農經濟由保存改爲限制是爲了大敵當前,顧及貧僱農的要求;建國初期,保存富農經濟是爲了快速恢復農村的生產。因此,ABCD都正確。
29【答案】AD
【解析】BC本身表述就是錯誤的,敵我矛盾一定是對抗性的,而人民內部矛盾則是非對抗性的。
30【答案】ABC
【解析】歷史使命是隨着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不能超越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不同時代的人承擔不同的歷史使命。D項是歷史使命的定義,與本題無關,不選。
31【答案】ABC
【解析】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之間的關係只有ABC三項,D是干擾項。
32【答案】AC
【解析】時政熱點,記憶內容。
33【答案】ABCD
【解析】時政熱點,記憶內容。
第二頁:多項選擇題>>>
第三頁:分析題>>>
第四頁:單項選擇題答案>>>
第五頁:多項選擇題答案>>>
第六頁:分析題答案>>>
三、分析題
34【答案要點】
(1)發展是前進的上升的運動,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過程。一切事物,只有經過一定的過程,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嫦娥二號任務是對嫦娥一號任務的發展,實現了多方面的進步和更新。同時也是整個探月工程的一個環節,起承上啓下的作用,要作進一步的發展。
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它是舊事物向新事物的轉變,是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即新事物對舊事物既批判又繼承,既克服其消極因素又保留其積極因素。否定之否定推動了事物的波浪式前進。嫦娥二號任務對嫦娥一號任務的發展即是否定之否定規律的體現,一方面繼承了嫦娥一號的成熟技術,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許多新技術,爲進一步的發展奠定了基礎。(5分)
(2)追求真理和創造價值是人類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兩大主題,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是人類實踐活動的兩個基本原則。所謂真理原則是指人類必須按照世界的本來面目去認識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從真理。所謂價值原則是指人類必須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認識和改造世界,創造和實現價值。
在實踐基礎上實現真理與價值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要求我們在實踐中必須堅持和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既堅持以科學的實事求是的精神去認識和改造世界,又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發展看做一切認識和實踐活動的出發點,貫徹“以人爲本”的原則。
航天技術的發展和探月工程能夠爲科學家提供探測平臺,成爲“科學家的眼睛和手”,同時能夠利用月球的巨大資源,並可以在地球以外空間發展產品和工業,建立能夠自給自足的“外星家園”。這既是人類進行探索,追求真理的過程,同時也是滿足人類需要的價值實現過程。因此,這不僅證明了人類的探知能力,更成爲人類實現夢想的載體。(5分)
35【答案要點】
(1)勞動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有下降的趨勢,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出現了嚴重的社會分配不公現象。影響有以下幾點:制約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發揮;阻礙經濟的又好又快的發展;抑制社會發展進步的動力;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已成爲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向前發展的一大障礙。(5分)
(2)第一,大力發展生產力,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提高勞動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特別是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第二,不斷完善以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正確處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關係,要更加註重社會公平。
第三,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加強對收入分配的調節。取締非法收入,有效調節過高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5分)
36【答案要點】
(1)康有爲和孫中山都是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都想爲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開闢道路,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爲中國找到出路。但他們在主張與路徑選擇方面是不同的。康有爲作爲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代表,他主張通過改良的方式進行。而孫中山則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代表,主張用革命的手段實現目標。(5分)
(2)辛亥革命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它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卻沒有擺脫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壓迫,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並沒有完成。因此沒有實現中國人民要求獨立、民主的迫切願望。(5分)
37【答案要點】
(1)理想與現實的關係是對立統一的。理想來源於現實,是現實的反映。理想高於現實,是現實的昇華。理想與現實又具有統一性。理想以現實爲依據,是現實的昇華;現實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礎。在一定的條件下,理想與現實可以相互轉化。(4分)
(2)第一,認清實現理想的長期性、艱鉅性和曲折性。正確對待實現理想過程中的順境與逆境。理想立足於現實,指向未來。理想雖然指向未來,但它植根於現實。一切必須從現實開始,正確面對現實,樹立理想以改造現實。
第二,在實踐中化理想爲現實。正確認識理想與現實的關係是實現理想的思想基礎。理想高於現實,是現實的昇華。堅定的信念是實現理想的重要條件。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有執着的信念。勇於實踐、艱苦奮鬥是實現理想的根本途徑。(6分)
38【答案要點】
(1)區域經濟一體化,是指相鄰、相近的或者特定的地理範圍內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爲了維護既有的、實現未來的共同經濟和政治利益,通過簽訂某種政府間條約或協定,制定和規範共同的行爲準則,協調一致的政策,乃至建立各國政府一定授權的共同機構,進行長期和穩定的超國家的經濟調節,達成和實現經濟的甚至是政治的聯盟。
區域經濟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之間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在發展中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共同對世界經濟、政治及國際關係格局產生影響。經濟全球化在世界各地發展不平衡,從而產生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經濟全球化在當前條件下的具體表現,是走向經濟全球化的具體步驟,對經濟全球化有促進和阻礙雙重作用。
同時,也是由於經濟全球化本身存在的一些弊端,使區域經濟一體化變得極爲重要,對於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應該將區域經濟一體化提到戰略的高度。(4分)
(2)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對中國與東盟都有着積極的意義。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一方面有利於鞏固和加強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友好合作關係,有利於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周邊國家的團結合作,也有利於東盟在國際事務上提高地位、發揮作用。另一方面,有利於進一步促進中國和東盟各自的經濟發展,擴大雙方貿易和投資規模,促進區域內各國之間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促進區域市場的發展,創造更多的財富,提高本地區的整體競爭能力,爲區域內各國人民謀求福利。與此同時,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立,有利於推動東盟經濟一體化,對世界經濟增長也有積極作用。(6分)
第二頁:多項選擇題>>>
第三頁:分析題>>>
第四頁:單項選擇題答案>>>
第五頁:多項選擇題答案>>>
第六頁:分析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