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學歷造假,到底有沒有責任?

適逢近期教育領域一波震動。每年畢業季被拿出來調侃的事件——某演藝從業者涉嫌考試學歷造假——那幾位又開始在茶餘談資中出現。

吃瓜之餘,海外學歷造假到底有沒有責任呢?

沒有責任是不可能的。雖然沒有刑事責任那麼嚴重,但相信這樣造假的情況,對於其道德形象已經有足夠的影響了。

咱們看看【“海外學歷”的真實性】在國(境)內是怎麼的認定的。簡單來說:

1. 選國(境)內高等學校,一定查兩個網址:

一是“教育部高校招生陽光工程指定平臺”:

https://gaokao.chsi.com.cn/

特別是“全國高等學校名單”:

https://gaokao.chsi.com.cn/gkxx/zszcgd/dnzszc/202007/20200709/1939506026.html

2. 如果有人僞造高等學校的印章,則依《最高法最高檢關於辦理僞造、販賣僞造的高等院校學歷、學位證明刑事案件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3. 僞造海外學校的證書一般不涉及刑事責任。但老實說,這個東西造假非常沒有意義:

從國家層面來說,從海外學歷(或稱“境外文憑”)到國內認可,須經教育部的認定纔算完成。認定完,國家才正式承認這個學歷,同時給予法律保護。

與海外學歷有關的民事糾紛通常不會因爲證書真假直接影響民事判決。主要是因爲簽發於海外的學歷證明通常不能直接作爲證據,除非是違反了誠信原則,其實與證書真假無關,更重有無學歷的事實。

而且不出具認證的話,僅憑簽發於海外的學歷證明,人民法院一般是不能認定爲證據的。(而如果是真的爲什麼不去認定呢?)

4. 最後,教育部對外國高校依據“學歷學位證書是否獲得所在國承認”而整理了名單:

http://jsj.moe.gov.cn/api/index/mdDesc/gwyx

瘋狂強調!

【在不在名單】和【學校的好壞】之間【沒關係】,名單通常只作爲學歷是否有效的初步參考。

之所以出現學歷造假,多少和“學歷崇拜”的風氣有關。

如果依然有很多人的想法在“高學歷=成功=高收入”這個等式上固化;

依然用分數/一紙文憑作爲價值主要的評價手段;

依然將綜合性大學視作成功之路的唯一階梯;

諸如此類,我們就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這個問題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真的複雜。

至少近兩年,高考之後新聞裡多了不少“陽光高考”的宣傳,特別是防高考詐騙的信息,

比如“高考防騙指南”:

https://gaokao.chsi.com.cn/gkzt/gzfzp2021,

比如各類院校的名單:

https://gaokao.chsi.com.cn/zsgs/zhangcheng/listVerifedZszc--method-index,lb-1.dhtml

但說實話,一方面,目前社會上對國外各種複雜的學歷學位,確實沒有充分的瞭解和關注;另一方面,僞造一份“某國克萊登大學”的證書,僅此行爲也不負刑事責任。

和僞造國內大學的證書相比,這樣的造假行爲在國內似乎沒有一個明確的利益受到侵害的客體。或者說,僅一張這樣的證書,並沒有損害國家機關的公信力,也不影響社會秩序。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今天很多“克萊登大學”就像“學歷愛好者”的二創。

當然,如果同時僞造了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認證文件,就是僞造事業單位印章罪了。

注:“克萊登大學”原是小說《圍城》裡虛構的騙子學校。國外一些不法學校與國內的“黑心”中介聯手,搞得跟真的一樣。

對與海外學歷證明相關的民事糾紛,適用的法律主要針對於其證據合法性方面,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十六條:

這裡的條約通常是指,教育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司有關學歷學位互認的各種協議協定、備忘錄,可以參考:

http://www.moe.gov.cn/s78/A20/gjs_left/moe_857/

當然,僅有這樣的協定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教育部留服中心的證書確定下來。[2]

歸根結底,學歷實在是一個太過簡單的“篩選工具”。

在今天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以學歷作爲應聘者的快速篩選標準並非不可理解。正如一些民事案例和研究指出的那樣:

但另一方面,唯學歷論卻在無形中敗壞社會風氣。

“有XX學歷就能漲X倍的工資”,這種現象/觀念的存在讓“拿到高文憑”的誘惑變得難以抵擋。

高文憑當然沒有那麼好拿。於是,“文憑工廠”、“認證工廠”在全世界的高等教育體系中屢見不鮮。部分成績不佳的學生出於某些理由選擇國外的文憑工廠,或是一些“授課都不授”的碩士項目。

一篇2008年的報告就指出[1],美國、以色列、中國、意大利、越南各國國內均受到假學歷、假文憑的影響。

除了前面說的問題,有的經濟學家還認爲[1],假學歷(fake degree),而非低質量的學位,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更爲深遠:

1. 增加額外成本

大學因僞造的學位而承擔了防僞成本和聲譽受損的成本;

2. 一步錯步步錯

一些人輕易購買了學位項目,拿回來一看卻發現是假的。花錢買了一張廢紙,情何以堪。有的僞造學位甚至看起來相當“專業”,還“附贈”了有完整的培養方案、論文要求等;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美國貝爾福德大學——知名野雞大學。

3. 破壞信任基礎

假學位會影響包括醫生在內的,具有較高技術要求領域的公信力,進而影響到更廣闊的經濟領域;

總之,社會各界已經開始對這些問題進行反思,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關於國外(境)學歷學位認證書的體系也日漸完善。事情總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目前,我國的教育文憑認證體系可以參考下圖:

僅供參考,請注意不涉及具體學歷或學位類型

很多證明的辦理是自己就可以完成信息檢索的,最多也不過發郵件或者打電話問一問工作人員。

最後容我多個嘴,聊一點自己的感受~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從利益的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已經成了很多人的習慣,這或許無可厚非。

但是,“利益”卻成了部分人唯一的思考方式,甚至造成了精神層面的窄化和矮化。

“高學歷=成功=高收入”,這種執念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更令人遺憾的是,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觀念還對他人形成了一種“話語霸權”。

舉個例子:

有多少人早在選專業的時候就“被規劃”了未來?

反對這種“規劃”的人,有機會提出自己的想法嗎?

這些規劃裡,有多少取決於“前途”和“收入”?

又有多少取決於學生自己的興趣呢?

一個專業不屬於“熱門專業”,一個夢想聽起來“離經叛道”,就不值得選擇,甚至應該被取締、被“消滅”嗎?

顯然不是嘛!

本文作者 鹹球(知乎)

編輯 Nemo

轉載已獲作者授權,對原文略有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