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雷霆 演練精打擊要
繼前日聯合軍演後,昨天解放軍東部戰區在臺灣海峽中部、南部相關海域組織「海峽雷霆二○二五A」演練,重點實施查證識別、警告驅離、攔截扣押等科目,檢驗部隊區域管控、聯合封控、精打擊要能力。有別於前日解放軍重點在演練海空戰備警巡、奪取綜合制權、對海對陸打擊、要域要道封控等多向抵近行動,「海峽雷霆二○二五A」代表對臺軍事行動的升級,最具體的作爲就是對臺進行查證識別與驅離,這代表對臺軍事行動,從原先三月的「步驟一」─作爲部隊集結的聯合戰備警巡,到「步驟二」─「聯合利劍」類型的對海對陸打擊,再到直接進行驅離與攔截查扣的「海峽雷霆」,可看出解放軍軍演背後對臺戰略步驟與演訓過程。
在「海峽雷霆二○二五A」演習中,可以看到許多科目都是針對我國海上交通線而來。在海峽的中、南部進行封控,這邊應是以海警做爲執行的主力。事實上,在中國的行動代號中會使用「雷霆」應與執法項目有關,更代表演習的威懾性。需注意的是,在日前的金廈海上衝突後,北京便積極運用海警做爲對臺封鎖的主要角色,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海警具有海上執法單位的身分,在進行封控時,可以強調對臺灣船隻及臺海具有執法權與管轄權,更能對國際表達一箇中國原則。因此在聯合利劍演習中就可以看到北京對中國海警的運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公佈的訊息中,解放軍山東號航艦編隊所搶佔的區域,北可以威脅臺灣及琉球羣島,南則是面對菲律賓,爲重要的戰略位置。但在代號「海峽雷霆」的演習中,並沒有提及在西太平洋的山東號,而是將行動聚焦在海峽中南部的海軍與海警聯合封控。「海峽雷霆」沒有提到航空母艦及其他區域的解放軍艦船,代表該行動中不會有封控以外的兵力參與。
此外,在解放軍軍演的代號中有「聯合」相關的演訓,其強調的就是跨兵種的聯合作戰。因此若「海峽雷霆」只有在特定區域中進行操演,而非具有全局觀的整體作戰計劃,代表其可能只是「聯合利劍」底下的其中一個子計劃,主要任務是封控臺海。
「海峽雷霆」中雖然有遠程火力實彈射擊演練,但強調的是對模擬目標進行精確打擊,代表其目的不是要對該海域進行封控打擊,而是側重於實彈射擊的操演過程,這也是在海峽雷霆演習中所強調的精打擊要能力。這也證明「海峽雷霆」演習的層級應是高於「聯合戰備警巡」,但應不會高於「聯合利劍」。
解放軍軍演有其層級之分,從飛越臺灣的飛彈試射到日益頻繁的聯合戰備警巡,都因應不同事件,但也會因局勢而有新的名詞運用與變化。這代表未來解讀解放軍的行動須從演訓項目的廣度及時間軸的深度,對解放軍的相關作爲進行整體分析,更需從連環計的角度整合評估解放軍不同的行動,而非只有零散單元的觀察,這都是未來進行解放軍研究可以注意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