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市況有轉折?陽明前董座謝志堅:塞港問題改善仍有兩大關卡

陽明董事長謝志堅預告碼頭壅塞問題還有兩大關卡。(圖:記者張佩芬攝)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因爲疫情港口作業癱瘓近月的鹽田港,雖然在本月24日已經恢復作業,但是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今(26)日晚間在東森電視老謝世界節目中指出,鹽田港壅塞的遞延效益將會出現在7、8月的美國碼頭,另外明年六月底美國西岸碼頭工人工會(ILWU)合約到期,將是另一大考驗

謝志堅指出,貨櫃船運市場去年六月一路上升的超旺行情,主要是因爲新冠肺炎疫情讓市場貨量變化太大,加上碼頭工人染疫,造成碼頭壅塞,去年全年貨櫃船公司大賺150億美元,主要原因就是碼頭壅擠造成的船隻與貨櫃週轉率降低,運費飆漲。

今年首季全球前11大貨櫃船公司稅前淨利有150億美元,接下來「長賜輪」在蘇伊士運河擱淺,影響主要在歐洲碼頭,最近的鹽田港事件造成的船期延誤,會讓7、8月的美國碼頭運作受到影響,而第三季又是市場旺季,第四季估計會轉淡些,但還是很好。

對於美國總統拜登今年3月11日提出的1.9兆美元紓困,謝志堅分析,有一部分會花硬體貨物,另一部分會花在旅遊服務方面,貨物部分對海運就是有利的。

碼頭壅塞能不能獲得明顯改善,明年6月底美國西岸碼頭工人工會到期的合約,會是一大考驗,估計很多託運人爲了避免可能遭遇的碼頭工人抗爭問題,應會提早好幾個月開始安排貨物運送,屆時會發生甚麼狀況有待觀察。

去年上半年美國線貨量原是衰退6%,但是全年卻持成長6%,歐洲線上半年衰退12%,全年是衰退4%,根據Alphaliner估算,今年需求是成長5.8%,供給是增加4.2%,明年估需求增加4%,供給增加3.1%,還是很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