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銀齡、少兒共讀樂
寒假將至。怎樣讓學生們在假期充滿讀書快樂,收穫成長?可以發揮老人的作用。
據統計,我國有近3億60歲及以上老人,即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銀齡閱讀基數大、涉及面廣,受到各方關注。去年10月,民政部、教育部等14個部門聯合發佈《關於推進老年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鼓勵老年人運用閱讀所得豐富晚年生活,在自我提升、家庭教育、代際傳承、權益保障和社會參與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尤其重視“實施‘一老一小牽手讀書行動’,涵育家庭閱讀風尚,促進代際和諧”,“實施‘銀齡領讀者計劃’,依託社會力量培養老年閱讀領讀者隊伍”。
筆者非常贊成銀齡閱讀在代際傳承、社會參與等方面發揮作用。退休老人容易有邊緣感,落伍感,而閱讀養老一邊自我提升,一邊引領少兒、帶動閱讀,融“有作爲、有進步、有快樂”三者爲一體,能讓人的精神“日日新,又日新”。同時,寒假是少兒接受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時段,課外閱讀是孩子自我教育最好的途徑之一,在社會、家庭(家族)的濃厚閱讀氛圍中更能展開。
怎樣進行寒假老少共讀?筆者認爲,寒假老少共讀要快樂閱讀、享受閱讀,重在興趣激發,這也是課外閱讀的特點之一。將閱讀與少兒精神成長充分融合,在寒假體驗、求真、探索、實踐,可從以下幾點展開。
一是銀齡少兒讀書樂閱讀姿態攝影展示。可於社區櫥窗布展,促進閱讀氛圍,發揮引領作用。攝影有主題,重視立意,不用太講究攝影技術,手機拍攝也可。也可共同做閱讀短視頻發在微信圈裡、街道屏幕上,要求有聲有色有故事,有共讀示範作用。
二是真人閱讀與地方文化閱讀。老年人可講述個人身世,講講少年讀書故事,可結合鄉土故事,引入方言老話等內容。尤其要重視鄉賢資源、老校友資源,挖掘家史地方誌資源,推薦閱讀。家族中、地方上的老人講述更有親切感,老者是天然的歷史老師、生活指導,他們講述社區文化、企業家創業艱難與回報鄉里的故事、寒窗書生苦讀成材成家的故事、家族歷史上記載的名人軼事等,這些內容歷史感、在場感更強,能激發生活熱情,尤其是讓少兒採訪或老少互動,更能培養少兒探索精神,充滿歸屬感。
三是個性化引領落到實處。社區少兒水平參差,年齡層次不一,根據少兒與老者的實際,“差異性、個性化的閱讀指導”原則,選擇老少都能接受的書籍進行共讀。比如《紅樓夢》《道德經》《國富論》《夢的解析》,可藉此引導,方便共讀。
四是送禮就送一本書。可考慮採購相應書籍,並寫上寄言送給少兒,或放置於社區文化禮堂。家族成員拜年往來時,可考慮送書,送文創產品。文創產品最好有自己的特色製作,可以互送,如贈一幅書法、楹聯,贈自制的明信片、書籤等。
五是建立銀齡讀書會,組織老少共讀活動。可以進行採風活動,可以共讀、朗誦、遊戲等,組織小旅遊,進入景點文化氛圍,老少共欣賞、享受,並一起記錄。
六是文摘展示與話題討論。老少兩代人共同面對若干文段展開討論,輪流講幾個故事啓發思考。讓整本書閱讀與文摘語段閱讀結合,而且鼓勵“深水閱讀”,選有分量的著作進行文摘與點評,少兒在老者帶領下接觸文史、科技經典,打開視野。找到一些容易展開的、老少咸宜的話題進行討論,讓閱讀走向生活。如:描述不同時代艱苦奮鬥的不同要求,怎樣理解現在青年人獨身主義現象,機器人會不會有感情,春節鞭炮習俗分析,等等。
銀齡閱讀言傳身教,引領孩子終身閱讀。老年人也因此不斷讀書,講講不一樣的內容,兒孫就不會感到絮叨。銀齡閱讀,最大限度地“無用”,卻更能憑自己的閱歷站到高度整體觀照人生,這對年輕人來說是難得的生涯規劃指導資源。社區老人一起行動,就能形成社會教育氛圍,“強化示範引領帶動,更好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
銀齡少兒共讀要長期進行,寒假只是集中的契機。此外,寒假大學生也回家了,也讓他們參與進來,他們年輕,製作視頻、佈置展板更得心應手。讓他們也在引領學弟學妹的行動中得到實踐鍛鍊,充滿成就感,而同時又接受銀齡閱讀的引領。
(作者系浙江省溫嶺市新河中學閱讀指導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5年01月15日 第09版
作者:江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