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已過仍感受悶熱?鄭明典科普解惑6大氣象議題
鄭明典在氣象署出品電影作品的「降溫告急」中,科普解惑6大氣象議題。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寒露(10月8日至22日)爲24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同時也代表深秋的到來,氣候由涼爽逐漸轉入寒冷,但中央氣象署指出,除北臺灣受到東北季風影影響,高溫略微降低,其他地區白天高溫仍可達30度以上,維持夏季天氣型態。中央氣象局前局長長鄭明典表示,沒有溫室效應「地球等於是一個大冰球」,但人爲排放太快太多而出現極端氣候,導致低溫降不下去。
鄭明典在氣象署出品電影作品的「降溫告急」中,科普解惑6大氣象議題,包含天氣與氣候的差別、什麼是氣候變遷、爲什麼會全球暖化、什麼是溫室效應、爲什麼氣候會變得極端、爲什麼降雨會變得極端等。
鄭明典表示,天氣是每天都經歷得到,而氣候是長時間的平均狀態,目前是以過去30年的天氣統稱氣候,若氣候變得跟以前不同,就是「氣候變化」;氣候變化若受到人爲影響就是「氣候變遷」;氣候受到自然變化就是「氣候變異」。
氣候變遷常與全球暖化一同被討論,全球暖化是因暖室氣體,如外界關注的是二氧化碳。鄭明典指出,溫室效應對地球生物很重要,沒有溫室效應,全球平均溫度會比現在低32至33度,平均在冰點以下,「地球等於是一個大冰球」,但因有溫室效應,全球目前平均溫度約15至16度。
鄭明典說,然而現今溫室效應因人爲排放太多太快,讓增溫變得更迅速。工業革命400年,真正顯著升溫約上世紀開始,但近30年升溫又比過去明顯非常多,升溫太快,除對生物環境要調適的問題外,更憂心造成物種大滅絕。
而氣候變得極端,鄭明典說明,氣候變遷的特徵就是極區暖化比熱帶地區快,降低南北溫度差異,溫差小、西風減弱,南北風就不受控,可能不會吹去北極,打破原本穩定的風向,造成「負北極現象」,暖化事件出現機率就變大。
從天氣預報來講,鄭明典說,15年前很少報導高溫37度,但現在夏季36度是常態、37度常發生,甚至會出現38至40度高溫;而低溫有時比高溫重要,低溫降不下去,夜晚28度若不開冷氣就會造成身體熱傷害,因此冷氣使用量只能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