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臨平:文化特派員譜寫美好鄉村新圖景

在杭州臨平河西埭村的塘棲古鎮景區裡,坐落着一家皮影戲館。夜晚,戲館座無虛席,上演的《大戰紅孩兒》《運河守清》等各類皮影劇目深受觀衆們喜愛。當地村民表示,自從村裡來了文化特派員,村裡的戲臺更大了,文藝活動更多了,文化味也更濃了。

在杭州臨平,一位位文化“大咖”深入鄉村,奏響鄉土文化的“音符”,譜寫出悠揚、絢麗的文化組曲。

鄉村文化“挖掘者”

河西埭村是全國文明村、浙江省3A級景區村。村裡最大的特色“衛家班皮影戲”歷經千年傳承,在2008年被列爲杭州市非遺保護項目。藝術載體有了,但在運營模式、文旅聯動等方面河西埭村仍亟待創新。

今年5月,來自浙江省博物館的年輕專家陳屹泛以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員的身份走進河西埭村。“皮影戲想要留住觀衆,就要結合新時代、新故事來提升它的藝術吸引力。”陳屹泛說。

在查找大量書籍、資料,並對河西埭村及成都、四川等地進行深入調研後,他的“皮影戲改造計劃”逐漸明晰:圍繞大運河文化、浙派傳統故事、浙江人文歷史創作3到4部劇,以皮影戲的方式演繹浙江故事,並同步開發劇目專屬IP的文創產品和“非遺+農文旅產”研學共富遊線。8月,陳屹泛帶隊河西埭皮影劇團前往海寧市開展皮影走親活動,與海寧皮影一同開展了交流演出。

在陳屹泛的推動下,浙江省博物館《紅船從“浙”裡起航》大型巡展走進臨平河西埭村,展覽遴選了50件具有代表性的浙江革命文物,勾勒中國共產黨在浙江的百年風華,將“紅船精神”代代相傳。

鄉村文化“把脈者”

自今年5月浙江在全國率先實施文化特派員制度以來,來自社會各個文化領域的文化特派員,利用各自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特長,爲鄉村文化振興“把脈”助力。

市級文化特派員陳安利是杭州愛樂樂團一級演奏員,剛來到臨平區運河街道新宇村,她就被這裡的秀美風光與祥和寧靜的氛圍所打動。她說,希望結合自身專長,將音樂帶到這片土地,爲它增光添彩。

“這裡有新宇實踐教育基地‘新語軒’、千畝荷塘生態農業,以及鄉咖、工作坊等農村新業態,擁有豐厚的鄉村田園風光。”陳安利認爲,這是絕佳的天然音樂舞臺,新宇村可以利用這些天然優勢打造“荷塘音樂舞臺”。同時,在陳安利的對接下,運河街道將與杭州愛樂樂團合作,共建“鄉村音樂學院”,開展非遺手工藝品展覽等,在豐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基礎上,進一步傳承鄉音鄉情,促進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村委委員們圍坐一堂,一起對新宇村的文化項目展開討論,大家一致認爲,要從羣衆的需求出發,瞭解村民們最渴望的文化服務,讓文化活動真正‘對胃口’。”陳安利表示,將鼓勵更多村民積極投身到文化項目的策劃與實施中來,讓每一位村民都能成爲文化的創造者和傳播者。

文脈之魂,根本在人。在臨平譜寫更悠揚、更絢麗的文化組曲過程中,文化特派員是重要的生力軍。今年6至7月,浙江省、市、區三級8名文化特派員陸續到臨平各自結對的鎮街報到。目前,臨平已實現省市區文化特派員鎮街全覆蓋。

鄉村文化“發展者”

如何讓鄉村非遺美食“潮”起來,促進農文旅IP轉型,一直是鄉村文旅最受關注的話題。憑藉在品牌設計、IP打造、文創產品開發等領域多年的實踐經驗,臨平區文化特派員、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特聘副教授陸希來到了崇賢街道沾橋村,她將這些知識與技能應用到鄉村建設中,以文化之力激活鄉村發展新動能。

今年上半年,陸希曾帶着浙江理工大學的暑期社會實踐團入駐沾橋村開展深入調研,挖掘當地傳統美食背後的文化內涵。在她的指導下,大家對當地蹄髈、藕粉等傳統美食產品包裝進行改良升級,學生的非遺美食包裝設計獲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評,也讓傳統美食煥發出新生機。之後,陸希還計劃對沾橋村文旅街區進行整體視覺系統的設計。

文化特派員肩負着以文惠民、以文興業的使命,是以文化之力助推鄉村振興的關鍵力量。據臨平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臨平區已創新構建文化特派員“5810”工作體系,實施文化特派員“十步工作法”,創新建立“鄉村文化學堂”,深化“省—市—區—鎮街—村社”五級聯動,推進鄉村項目庫、專家庫、資源庫、人才庫、信息庫“五個庫”建設,形成工作清單、需求清單、項目清單、問題清單、資源清單“五張清單”,構建“文化特派員+文化理事會+文化企業+文化社會組織(藝術團體)+文化陣地”的“五位一體”文化服務供給模式。

據悉,臨平8位文化特派員策劃的項目目前正在如火如荼推進中,該區將突出“古今運河·時尚臨平”文化品牌,以大運河文化爲核心,把文化特派員項目融入臨平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臨平段)、上塘河宋韻文化帶、鄉村振興等建設計劃及“一鎮街一品牌”文化項目建設中。(記者呂昂)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