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周報/雙北隨袋徵收見「雙贏成效」 為何其他縣市推不動?

彰化縣環保局自7月1日起,針對4大超商477家商店及6個產業園區350家事業單位,試辦垃圾隨袋徵收。(圖/彰化縣環保局)

文/聯合報都會地方中心

臺灣垃圾產出量逐年增加,綠色和平組織呼籲應強化垃圾源頭減量政策。臺北、新北兩市相繼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垃圾源頭減量效益顯著,爲何在多數縣市推不動?縣市政府環保單位表示,要改變民衆長達數十年的習慣和觀念非常不容易,是推行卡關的主因。

臺北市環保局前局長劉銘龍指出,臺北市推動垃圾費隨袋徵收後,市府收入比隨水費徵收雖然減少2/3,但垃圾量也減少了2/3,也省下蓋新廠的錢至少1、200億。

至於新北市從2010年底實施隨袋徵收以來,也看到雙贏成效,新北環保局表示,每日垃圾量從2500噸左右降到約1800噸,除垃圾量大幅減少外,資源回收率也由30.14%提升至63.1%。

沒有焚化爐的南投縣只能委外處理垃圾,或堆出許多垃圾山,垃圾源頭減量的作法,除加強執行破袋稽查,也努力推展自備環保飲料杯、環保餐具等方式,減少垃圾量。

縣府官員坦言,垃圾費隨袋徵收只有雙北執行,此作法需配套措施,否則民衆爲了省垃圾袋錢,反將垃圾隨意丟棄。

桃園垃圾費目前隨水費徵收,2021年10月在龜山和八德4裡試辦隨袋徵收,垃圾量減少2成。環保局原規畫2025年7月全面隨袋徵收,結果預算去年遭議會刪除,計劃被迫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