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彈女王吳健雄,幫美國造原子彈,墓碑卻刻着: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一個永遠的中國人!”蘇州瀏河鎮紫薇樹下,八個醒目的大字刻在一塊墓碑上,這是逝去者魂歸故里留下念想。
在此處長眠者便是吳健雄,一名傑出的女性實驗物理學家,因未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而引起學術界爭議的一位學者。
她以一名籍籍無名的研究員的身份爲美國造成原子彈,是“原子彈之母”,“東方的居里夫人”,卻難以有機會迴歸故里。
吳健雄到底是何人?她逝去後爲何以此爲墓誌銘?又爲何能引起學術界衆人爲她打抱不平?
悶聲幹大事
吳健雄此名字乍一聽,大多數人都會以爲這會是個雄壯威武的男子漢,但卻不然,吳健雄是一名溫婉如玉的江南女子。
然而與名字氣勢相同,吳健雄雖爲女子,卻能憑藉自己的努力和才智撐起了製造原子彈的半邊天。
相信大家對於美國的“曼哈頓計劃“一詞並不陌生,1942年6月,美國開始實施利用核裂變反應來研製原子彈的計劃,並將此次計劃命名爲“曼哈頓計劃”。
此次計劃是人類歷史上一次重大的研究。
吳健雄在“曼哈頓計劃“中,發揮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但其實吳健雄一開始並沒有資格參加這次研究,只因爲她的國籍和性別。
吳健雄去到美國後便在加州大學的伯克利分校跟隨西方在世上享有盛名的物理學家進行學習,並且獲得了出色的成績。
更是在1938年便開始了原子核物理實驗,以這次實驗結果爲主題的博士學位論文還被刊登在物理學界最權威的《物理評論》上。
吳健雄的優秀無可置疑,但可惜的是,美國那時有着明顯的國籍歧視,吳健雄不肯將國籍更改,導致即使她在物理領域上獲得了業界的認可,博士畢業後卻仍然沒能獲得一份好工作。
爲了繼續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上繼續深究,吳健雄只能選擇留在實驗室裡繼續當一個研究員。
直到後來“曼哈頓計劃”的開展進程受到了阻礙,吳健雄才被美國人考慮是否錄用爲本次研究成員的一份子。
那時,美國爲了研發出最強的核武器原子彈,竭力邀請西方世界上傑出的科學家們,一同實施“曼哈頓計劃”。
可誰知道盡管人才濟濟,卻還是遇到了衆人難以破解的難題——如何在覈爆炸引燃的同時減少中子的損失。
因爲大量中子的消失,會導致核爆炸之後原應該發生的鏈式反應中斷。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讓參與“曼哈頓計劃”的一衆科學家都陷入了茫然之中。
碰巧的是吳間雄曾經做過關於鈾原子核分裂產物相關的研究,這一消息讓大家都看到了破解的希望。
於是他們立馬找到吳健雄,邀請她加入本次“曼哈頓計劃”,能有機會參與原子彈的研究,吳健雄當然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之後經過她日以繼夜的工作,終於把消失的中子找了回來,使得原子彈順利研發成功。
可是美國人卻對吳健雄的付出絕口不提,甚至抹去了她在這次研究所做出的貢獻。
因爲美國人絕不允許別人知道,如此偉大的一項研究成果,是要依靠一位中國的女性才能推進下去,這對他們而言甚至算得上一種恥辱。
正因如此,吳健雄雖爲大功臣卻無人知曉,一直到1992年,因爲一個獎項,人們才知道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裡有着吳健雄極大的功勞。
吳健雄的優秀不可磨滅,她一生的成就來之不易,這一切也都離不開她一路上所愛護她的家人、友人與愛人。
江南閨秀
吳健雄,1912年出生於瀏河鎮的一個充滿書香氣息的家庭裡。之所以名字中帶有“健”這一男性化的字,只是因爲他們家族有按照族譜排序取名的習慣,而吳健雄恰好就是“健”字輩。
她的父親吳仲裔爲吳健雄取小名“薇薇”,因爲吳仲裔在家中種下了了一棵紫薇樹,他希望女兒能如紫薇花一般靜雅,最後吳健雄的墓碑也立於這棵紫薇樹之下。
吳仲裔曾學過軍事理論,擁有一身好武功,還曾在沙場上禦敵作戰,他從不在意那種所謂的規矩。
也正因如此,吳健雄在開明的父親撫養之下,與傳統觀念中氣質溫婉的姑蘇女子有所不同,性格開朗大方,絲毫不扭捏作態。
父親雖不在意女子規矩,卻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男女平等的思想更是牢牢的刻在吳仲裔的腦中。
於是,他回到家鄉後,創辦了瀏河鎮第一所女子職業學校,而吳健雄作爲他女兒,自然而然也就讀於這所學校中。
吳健雄從小便十分聰穎,對於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過目不忘,在學校中成績名列前茅,與鎮中的男子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吳健雄一家(小女孩)
不僅如此,吳仲裔想讓自己的女兒能夠開闊自己的眼界,不侷限於小小的瀏河鎮之中,還給吳健雄置辦了收音機。
吳健雄在收音機裡瞭解到了許多新奇的事物,這讓小小年紀的她對所有的東西都無比的好奇,比如這個收音機爲什麼能發出聲音。
眼見自己的女兒正往着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吳仲裔無比的開心,經常跟她說起一些科學趣聞和科普故事。
父親吳仲裔就以這樣寓教於樂的教育方式,爲聰明機智的吳健雄以後的科學道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吳健雄後來還遇到了自己的良師益友胡適。胡適作爲中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曾寫下過無數膾炙人口的文章。
吳健雄在胡適的文章中感受到了胡適的才氣與令人敬佩的思想。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她見識了胡適的現場演講魅力,對胡適的喜愛更是達到了頂峰,甚至下定決心一定要跟隨胡適學習。
但胡適對吳健雄一開始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印象,之所以後來會有所交集,僅僅是因爲一場歷史考試
那是一次難度相對較高的考試,原本給予考生的考試時間有三個小時,然而才過了一個半小時,吳健雄便提交了試卷。
此舉不禁引起了胡適的注意,看了她的考卷之後,更是讓胡適大吃一驚。
吳健雄答題的思路十分流暢,挑不出一點毛病,胡適作爲這場考試的監考老師,當即給予了她滿分,這件事也成爲後來胡適時常掛在嘴邊的一件樂事。
在這之後,胡適開始關注起吳健雄,時常給她學習上的幫助,兩人的師生情誼就此結下。
1930年,吳健雄在中央大學學習,當時的她並不是在物理系,但在求學的過程中,吳健雄發現自己難以抑制對於物理的喜愛。
她時常在圖書館翻閱相關知識,被其中的物理世界深深吸引,於是僅僅過了一個學期,吳健雄便毅然決然遞交了轉系申請。
從此,物理成爲了吳健雄生活的重點,時常沉浸在學術的世界無法自拔。後面她更是在父親的支持下遠赴美國學習。
恰巧,在抗日戰爭時期,胡適被任命爲駐美國大使,這使得他擁有了去探望身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攻讀物理博士的徒弟吳健雄的機會。
其實兩人時常會通信交流,但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師徒情,但也會有讓人苦惱的時候。
吳健雄有一次寫信給胡適時提到,自己曾聽到過一些流言碎語,比如北大的一位女教師愛慕胡適之類的話。
吳健雄忍不住感慨,在心中再三請胡適相信自己對他的敬仰,絕無世俗所誤會的情感。
當然胡適也對自己的弟子十分關懷,在旅行時,偶然看見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的書籍,還會專門買下來寄到美國給吳健雄閱讀。
胡適和父親都是吳健雄人生中的貴人,他們的正確指引,讓吳健雄成功找到了敲開知識大門的磚頭。
淡泊名利,情繫祖國
1956年,吳健雄經過日以繼夜的努力,成功用實驗證明了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並不守恆這個結果。
她的這項研究成果不僅解答了李政道和楊振寧所提出的問題,迎來了自己物理學成就的高峰,還在物理學領域引起了軒然大波。
但是可惜的是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關於“宇稱並不守恆”的授獎名單上卻只有李政道和楊振寧的名字,並沒有她的。
然而吳健雄對此並不覺得可惜,對她而言,成功研究出一項有益於世人的研究成果,比各種獎項更能使她興奮。
吳健雄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努力刻苦,獲得了屬於自己的榮耀。除了諾貝爾獎,她幾乎拿遍了物理領域的所有獎項。
但長期美國工作的日子卻從來不能磨滅掉吳健雄的愛國之心。
在伯克利加州大學期間,吳健雄每天都會穿着具有中國獨特韻味的開叉旗袍,在講臺上自信優雅地傳授物理知識,就算是做實驗的時候,也是外罩實驗服。
那時還流傳着吳健雄穿着旗袍進行原子彈研究的故事,吳健雄之所以一直穿着旗袍,除了因爲旗袍是自己故鄉的特色,更是想在每一次大型活動中,向世人展示中國的魅力。
不僅如此,吳健雄時常掛念着家鄉以及國內的教育事業發展。
甚至在1977年與丈夫還有李政道先生,一起寫信給國內物理研究所的所長,向他提出中國高能加速器建造應該選擇省錢,有豐富物理目標的方案。
1984年之後,吳健雄時常會與丈夫前往訪問北京高能所,當看到對撞機、譜儀實驗室時,吳健雄也會提出一些專業性很強的建議。
她將自己多年來學習到的東西傾囊相授,只爲祖國能夠更上一個領域。
1992年,吳健雄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當代物理學家聯誼會,在會議上,吳健雄還是不時地打聽國內對撞機、譜儀的研究情況。
1946年,當吳健雄得知一位美國教授在退休前希望將藏書捐贈給一所大學時。
她極力向教授推薦北京大學,最終在她的努力下這批圖書成功到達了北京大學,讓北大的學子有了更加好的學習資源。
吳健雄在晚年的時候,時常動用自己在國外的人際資源,請海內外優秀的科學家來做學校的顧問,推動祖國科技建設的發展。
她一輩子都十分的節儉,但是卻爲了設“吳仲裔獎學金”,將自己多年以來的積蓄全數捐出,只爲了能夠爲祖國培養更多的學術才子。
就連周恩來總理都親自接待吳健雄,並稱贊她爲華人的傑出代表,是華人和世界的驕傲。
1997年2月16日,吳健雄八十五歲,在這年她因身患疾病而在美國紐約逝世。
就在她逝世的前兩天,吳健雄仍然心繫祖國的教育事業,打電話囑託自己的侄子,讓他幫忙去聯繫自己故鄉的相關部門,稱自己願意再出資200萬,建造一所現代化實驗大樓。
至此,吳健雄已經爲祖國的教育事業捐贈超過600萬元的公益款項。
吳健雄離開人世之後,她的丈夫把她的骨灰帶回了故鄉,並埋葬在吳健雄的父親親手種下的那棵紫薇樹之下。
根據吳健雄的遺願,她的墓碑上刻下了“一名永遠的中國人!”以此來舒緩她的愛國思國之情。
結語
1990年,國際小行星中心將編號爲2752的小行星命名爲“吳健雄星”。
吳健雄的家鄉還有一所以他名字命名的職業技術學院。
學校內有許多冠上她名字的廣場,紀念館等,並將她曾經穿過的旗袍,曾使用過的打字機展示在紀念館中,讓後人都有機會了解到吳健雄的光輝。
吳健雄爲了理想,遠赴美國,因爲她的努力,成功研製了原子彈,爲阻止法西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後來儘管美國政府的有意阻撓,也仍然沒能消滅她回國的念頭,吳健雄從未忘記過自己是一名中國人。
吳健雄爲原子彈做出的巨大貢獻,她爲祖國出過的每一份力,都將牢牢記住在每一個人的內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