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下螃蟹肥
初冬時節,寧夏平原雪花飄零,農作物收穫已近尾聲,但螃蟹銷售正旺。在銀川市賀蘭縣黃河金岸濱河大道邊,售賣螃蟹的攤位不少,“稻田蟹”“黃河大閘蟹”的紅色招牌十分顯眼。
“來來來,賣螃蟹啦,黃河水養大的稻田蟹,美得很!”隨着52歲的張明吉不斷吆喝,過路的行人紛紛詢價購買。家住銀川的張秀琴停下車,和女兒一起挑選螃蟹。玻璃缸裡,螃蟹爬來爬去,活潑得很。這些螃蟹產自賀蘭縣的稻田,被稱爲“稻田蟹”,個頭比蘇浙地區的螃蟹要小一些,價格也便宜些。張秀琴用手戳戳螃蟹的後背,又將螃蟹拎起來掂一下重量,判斷其肉質。“賀蘭稻田蟹肉質不錯,蟹黃不少,價格比外地螃蟹便宜,幹蒸和爆炒都很好吃。”張秀琴說。買了一斤半稻田蟹後,張秀琴和女兒駕車離去。
雖地處西北乾旱地區,得益於黃河水澆灌,寧夏平原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養魚在寧夏很盛行,不過以往寧夏水產市場的螃蟹都是從蘇浙地區運過來的,價格較貴。隨着技術進步和理念轉變,作爲西北養魚大縣,賀蘭縣於2008年引進盤錦遼蟹,開展稻田養蟹,成爲寧夏第一個養螃蟹的縣。
“最初,我不相信西北養的螃蟹好吃。但跟着朋友嚐鮮後,我改變了想法。稻田爲螃蟹提供了棲息和覓食的環境,螃蟹的活動又爲水稻生長帶來諸多益處,這種綠色生態模式是稻田蟹的‘加分項’。”消費者劉宏亮說。
看到這一商機,原本做鍋爐生意的張明吉轉行,去年投資2萬多元購買了氧氣管、加壓泵、水箱等設備,用皮卡車拉着螃蟹去賣。“賣螃蟹關鍵在於要賣得快,保證成活率才行。”張明吉說,今年行情好,價格比去年高一些,加之有了經驗,肯定能賺錢。
經過多年探索發展,包括池塘飼養的江蟹在內,賀蘭縣螃蟹養殖面積目前已達1.6萬畝,成爲水產主要增收品種,不僅點燃了消費新熱潮,豐富了西北人的餐桌,也蹚出了增收致富路,讓農民有了新奔頭。此外,賀蘭縣近年來還探索“南魚北養”“海魚陸養”,先後引進加州鱸、南美白對蝦等名特優新品種,成功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範區,實現由西北養魚大縣向西北適水產業第一縣華麗轉身。
夕陽西下,在賀蘭山黛青色的剪影中,聽着黃河濤聲,張明吉駕車滿意而歸。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拓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