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走上正確軌道

之前的裡我有分析過,多年來盒馬最大的問題就是戰略不清晰,什麼都想要,開了很多種不同的門店,但都沒有辦法盈利。

過去大半年,事情正在起變化。盒馬開始意識到,業務需要收縮並聚焦。盒馬首先收縮在下沉市場社區團購的業務,同時又把對標山姆會員店的X會員店進行戰略性撤退。

現在盒馬把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在公司剩下的兩大業務。一個是公司創業時期就存在的盒馬鮮生,另一個就是這兩年纔剛起步的盒馬NB業態。

對於已經開業接近10年的盒馬鮮生,盒馬的態度是保持盈利門店,但是不再擴張了。盒馬鮮生全國的門店數量在400-500家,主要開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尤其以華東市場爲主。

盒馬鮮生一家門店面積大,投入大,房租也高。可以這麼說,全國能支撐盒馬鮮生門店的地方,盒馬基本上都開完了。

既要做高損耗的海鮮,又要做餐飲就餐區,門店選址也需要是比較好的商場。這些成本項目,都會反饋在賣給消費者的產品價格上。盒馬鮮生所售產品的價格很高,全國大部分老百姓是不會日常消費的。

未來3到5年,盒馬鮮生可能會逐漸淪爲盒馬的邊緣業態。而整個盒馬繼續往前發展的靠的就是最新業務,盒馬NB。

盒馬NB這個詞很有意思,他說的不是盒馬牛逼的意思,NB這兩個字母指的是neighborhood business,也就是社區超市業態。

盒馬NB社區超市目前僅僅開在上海和浙江。如果閱讀這篇文章的你不生活在上海或者杭州,大概率是沒有去過盒馬NB的。

盒馬NB卻已經成爲盒馬整個集團扭虧爲盈、終於走上盈利軌道的最重要業務。過去一年它的門店發展很快,目前圍繞上海和杭州走區域飽和開店的路線(線下門店經營的典型策略),已經開出了幾百家門店,並且計劃在十年內要在全國範圍開出1萬家門店。

盒馬NB社區超市第一大特點是接地氣。

和以前盒馬鮮生選址都在商場不一樣,盒馬NB都開在社區路邊底商,這樣房租就更低。除了房租低之外,NB超市內部的裝修基本上是啥都沒幹,就是個毛坯的狀態。在這個社區超市裡面,根本沒有像盒馬鮮生那種坐下來吃飯的地方,也不賣什麼高檔海鮮,甚至連盒馬賴以成名的配送到家服務都沒有。

如果你想買盒馬NB的產品,只能親自到現場消費。盒馬如此努力,節省了房租成本、裝修成本還有配送成本——就可以把節省下來的部分反饋給消費者,體現在更便宜的產品價格上。

給大家舉個例子,我經常購買一升裝純豆漿這款產品。這款產品在盒馬鮮生的售價是9.9塊。但是到了盒馬NB,同樣一款一升裝的純豆漿,售價是5.9塊,幾乎便宜整整一半。

盒馬NB擺脫了以前盒馬鮮生那種高大上、但華而不實的路線,去注重日常實用性和性價比。這樣的一個思路,能夠服務中國更廣闊的消費者羣體。

這就來到盒馬NB的第二個特點,就是它的消費人羣以大爺大媽這些買菜的主力軍爲主,而不是盒馬鮮生主要服務的精緻白領。

例如我在盒馬NB的門口看到廣告招牌,大字宣傳早上11點之前結賬有額外優惠。

早上去超市買菜,這完全就是銀髮一族、退休人士的消費習慣。盒馬鮮生正在迎合這個羣體的偏好。體現在支付方式上,盒馬NB也專門設置收銀臺來現金收款。

我最早去盒馬消費的時候,最讓人難受一點就是盒馬要求消費者一定要下載盒馬APP才能結賬付款,甚至同樣屬於阿里系的支付寶都不行。這完全是一種反人性,不顧用戶體驗的行爲。

比現金收款更讓我驚訝的是,盒馬NB還支持微信支付,說明盒馬這一次意識到了很多大爺大媽不愛用支付寶,更沒有盒馬APP。微信支付雖然屬於支付寶的對手,但對核心人羣更加友好。

主打大爺大媽這羣消費者的最大好處是,對於他們來說,買菜就是剛需,他們可以高頻、甚至每天到店購買。

如果超市主打的是精緻白領,他們工作都很忙,來買菜可能只是一個業餘消遣,有一搭沒一搭的,穩定性不高。因此在買菜這件事上,大爺大媽是比精緻白領更好的用戶羣。

對於大爺大媽來說,他們買菜的時候,是不需要你配送到家的。就拿我母親作爲例子,她在退休後非常願意到菜市場選購買菜,因爲時間的空餘變得比較多。到了現場她可以挑挑揀揀,選出最好的產品。配送到家節省節省時間,對她沒有意義。

盒馬NB的第三個特點就是自有產品比例高。

利用盒馬集團10年來積累的供應鏈能力,盒馬NB的自有產品佔到整個超市的35%。有非常多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爆款,例如說烤雞、瑞士捲、牛乳吐司,都是盒馬自己出品的。

自有產品的比例是所有投資人分析超市業態的時候非常看重的一個指標。因爲自有產品越多,證明這家超市開發產品的能力越強,越有可能和競爭對手之間形成差異化。

如果一個超市賣的都是第三方通貨,例如說可口可樂,哪裡都可以買得到,憑什麼一定要來你這個超市呢?顯然,自有產品對於超市未來的競爭是核心要素。

舉個例子,盒馬NB裡面會賣新鮮的三文魚刺身,價格還不高。以前三文魚刺身都是像盒馬鮮生、山姆會員店這種中高端超市的專利。普通的社區超市是很難看到這種產品的——不是消費者沒有這樣的需求,而是社區超市通常沒有新鮮三文魚供應鏈的能力。

盒馬把積累了多年的供應鏈能力放到這種接地氣的業態裡面,能很好地和普通超市區別開來。

盒馬已經創業十年了,一開始風頭無量,成爲了阿里巴巴集團內部最耀眼的新業務。但是沒過幾年,新零售熱潮逐漸消退,加上盒馬鮮生多年來一直難以盈利,逐步成爲了阿里巴巴集團的邊緣業務。

近年來,一直有傳言說盒馬要被阿里巴巴賤賣了,阿里想甩走這樣的「負資產」。轉機出現在去年,根據盒馬對外發布的公開信息,盒馬NB業態快速擴張之後,盒馬集團已經實現盈利了。

而且盒馬未來的發展只會聚焦在NB業態,其他業態全部取消,最經典的盒馬鮮生只會保持原狀,不再快速擴張。

我認爲這次盒馬終於找對了戰略聚焦的方向。

很多投資人一度認爲,生鮮零售這個賽道就是一個天坑。每日優鮮美股上市之後轟然倒閉,居然破產了。A股上市企業永輝超市連年虧損,最終讓名創優品這個超市行業的外人入股成爲大股東。

哪怕是像美團和拼多多這種強大的互聯網巨頭,他們進軍社區團購之後,一開始被寄予厚望,但後來也證明很難賺錢。哪怕強如美團,在美團優選這個社區團購業務上也是連年虧損的。

這次盒馬鮮生的轉型讓大家看到了希望。而且仔細一看,你發現不僅是盒馬,行業裡的其他玩家也逐步開始找到了感覺。

首先還是來看美團,雖然說美團優選一直虧損,但是美團還有另外一個超市零售的板塊叫美團小象,它主打的是前置倉配送。這是美團體系內,增速最快的業務之一。美團小象,GMV已經成爲生鮮前置倉模式的第一名。

據說美團小象也要加入到社區超市的戰局當中,今年之內要在線下開出多家社區小象超市。它的城市選擇會和盒馬錯開,主打北京。

美團一直是以執行力強而著稱的。無論是從企業的資源,人才的密度,還是資金的實力,美團確實在整個生鮮超市行業裡面首屈一指。

除了美團之外,還有一家生鮮超市的上市公司就是叮咚買菜。叮咚買菜在上市之後走了一個非常刺激的過山車:最高市值的時候到達過100億美金,但最低的時候只有2億美金。

之所以叮咚買菜跌入谷底,就是因爲大家覺得它不可能賺錢,遲早會像每日優鮮一樣破產。但是這樣想的人,他們的願望落空了。叮咚買菜在2024年實現了全年的盈利。得益於良好的業績,整個24年當中,叮咚買菜的股價翻了三倍。

叮咚買菜的核心業務在江浙滬,另外一家和它類似的地區性生鮮超市玩家就是華南地區的樸樸超市。

樸樸超市深耕福建和廣東這兩個省份。傳統超市行業的龍頭永輝超市,它的總部也在福州。據說有一個有意思的小細節,永輝超市的高管在福建總部的辦公室裡,發現員工在下單買水果的時候,點的居然不是永輝自家的服務,而是這個樸樸超市。因此永輝的高管非常生氣。

雖然樸樸還沒有上市,但是行業信息顯示,這個企業也實現了盈利。

我們可以看到從盒馬NB到美團小象,再到叮咚買菜和樸樸超市,這些生鮮超市賽道的主要玩家,他們的日子都在變好。

這背後有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行業共同拋棄了那些華而不實的高大上互聯網概念,不再去燒錢內卷,而是更加註重精耕細作,去發揮產品差異化的特點。

這些新型的生鮮超市當中,我們能看到越來越多傳統超市所不具備的優質產品。除了生鮮之外,還有可以直接上桌的熟食,以及新鮮烘焙麪包,還有非常多像果汁飲料這樣的自有產品。

作爲投資人,我非常開心看到生鮮零售這個行業走出虧損的泥潭,迎來了健康發展的新階段。希望生鮮超市行業的回暖,也是2025年全社會消費復甦、經濟回升的一個先行指標。

新社羣起航,分享投資感悟,以及如何面對不確定性的商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