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高質量高水平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
2020年以來,地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的河南省淅川縣,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爲抓手,以人民健康爲中心,以“縣級強、鄉級活、村級穩、上下聯、信息通”爲目標,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服務模式上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有效提升了縣域醫療健康服務能力,構建起了優質高效、上下貫通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新體系,廣大人民羣衆的看病就醫體驗、滿意度和獲得感顯著提升。2021年被授予“河南省醫改工作先進單位”。
創新管理模式,做到“四個到位”。高位推進,領導重視到位。縣委、縣政府堅持把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擺在全縣戰略高度來抓,成立了醫共體管理委員會,形成縣委書記、縣政府縣長雙主任掛帥,縣政府分管領導親自抓,專班整體推進。研究制定《關於高質量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明確醫共體建設的總體框架和具體要求,形成縣衛健委牽頭、部門聯合、縣鄉醫療機構具體實施的工作模式。黨建引領,凝聚力量到位。成立醫共體黨委,將原隸屬各鄉鎮(街道)黨(工)委管理的17家醫共體成員單位的黨建工作管理主體和304名黨員,全部劃轉納入所屬醫共體總醫院黨委管理,實現黨的組織關係與行政隸屬關係統一協調。職責明確,部門協同到位。制定醫共體建設權責清單,明確醫管委、成員單位、醫共體的職能職責,達到各司其職、分工協作,充分發揮整體效能,保障醫共體建設有序推進。深度融合,三級聯動到位。成立由縣人民醫院、縣第二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爲牽頭總醫院的三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現縣鄉村醫療機構全覆蓋。總醫院設立理事會,制定章程,由醫共體總醫院院長擔任醫共體成員單位唯一法定代表人,充分賦予總醫院人、財、物、事管理權限,內設“一辦六部”,明確職責制度,實施扁平化、同質化管理,確保規範化運行,形成縣鄉村“緊密型”醫療衛生健康服務新體系。
創新運行管理,深化“四項機制”。深化信息共享機制。整合縣域醫療資源,打破各單位之間信息壁壘,縣財政投入近4000萬元,建設集醫療服務、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於一體的醫共體信息化平臺,建成心電、影像、會診、病理、檢驗、消毒六大遠程共享中心。在醫共體內實現了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結果互認,減少了患者在不同醫院做同樣檢查的醫療費用支出,真正實現讓信息多跑路、讓羣衆少跑腿。深化需求對接機制。總醫院採取共性指導和個性需求相結合的方法,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育計劃和幫扶措施,爲成員單位“解決一項醫療急需、突破一個薄弱環節、培養一支技術團隊、新增一個服務項目”,助力基層補短板、強弱項。深化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機制。充分利用總醫院專家資源,建立健全以縣帶鄉、以院帶院、以科帶院、以人帶人工作機制,全面開展“三個一”工程,總醫院每年向每個成員單位選派1名管理人員擔任業務院長、1名主治醫師以上職稱人員長期駐點服務、幫助成員單位完成1項服務能力建設。通過人員、技術、服務、管理“四個下沉”,帶動鄉鎮衛生院業務融合發展和縣鄉同質化管理。深化績效考覈機制。制定縣域醫共體建設成效評估辦法,把醫療質量安全、醫保資金使用、資源下沉、巡診派駐、羣衆健康改善和滿意度等作爲核心指標,定期進行嚴格考覈,考覈結果與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醫保基金支付、幹部提拔使用等掛鉤,激發醫共體總醫院加強內部管理,提升服務水平。
創新服務模式,推動“三大融合”。縣鄉融合,提升基層服務能力。醫共體總醫院制定“一對一”的培育創建方案,立足各鄉鎮衛生院醫療特色,有針對性地派出醫療技術團隊下沉基層,開展科室共建、專家門診、業務查房、手術治療、臨牀教學、處方點評等技術傳幫帶,着力推進基層專科建設差異化發展,深度參與分院管理與專科建設,指導鄉鎮衛生院“一院一品”特色專科的差異化發展,確保“鄉鄉有專科、院院有特色”,有效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水平。目前,以厚坡鎮衛生院的牙科、馬蹬鎮衛生院的呼吸科、香花鎮衛生院的醫養結合科、荊紫關鎮衛生院的中醫康復科等一批有明顯區域特色的專科羣已經形成。中西融合,健全中醫藥服務網絡。以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示範縣爲契機,強化中醫藥發展,提升服務羣衆能力。依託縣中醫院、縣衛校,開展“西學中”知識技能培訓和中醫適宜技術推廣,通過集中培訓、網上授課方式,鄉村醫務人員全部輪訓一次。縣級“仲景苑”和鄉鎮“中醫館”全覆蓋,村級“中醫閣”達到20%以上,中醫藥診療率達35%以上。縣中醫院建成全市首家“經方雲”中醫藥智慧雲平臺,實現了遠程中醫醫療會診和醫學教學。醫防融合,強化公共衛生服務。充分發揮總醫院人才技術優勢,牽頭組建家庭醫生服務團隊近300支,爲轄區居民提供健康體檢、中醫藥適宜技術、用藥指導、就診綠色通道等服務。同時以健康體檢爲突破口,總醫院專家參與健康體檢,通過健康體檢,積極推進慢性病防、治、管整體融合發展,將醫療服務融入公共衛生服務,讓羣衆不生病、晚生病、少生病。
創新保障機制,建立“三大支撐”。強化財政投入支撐。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突出政府辦醫的主體責任,不斷加大衛生健康基礎設施建設。縣人民醫院整體遷建、縣二院改擴建、縣中醫院門診病房綜合樓、中西醫結合老年病綜合樓建設、縣婦幼保健院改擴建、縣疾控中心檢驗樓建設相繼完成並投入使用,羣衆就醫環境極大改善。根據每牀3000元的標準,我們每年將投入528萬元,用於重點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新購置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高場磁共振、GE64排128層自由心螺旋CT等先進診療設備100多臺套。這些都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和實現分級診療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強化醫保資金支撐。穩步推進醫保基金總額預付和按病種分值(DIP)付費,將醫保基金打包交由醫共體統籌管理和使用。創新醫保監管機制,實施醫保督查專員制度,加大對醫療機構診療監督檢查,查處違規行爲,加強基金管理,確保基金安全。落實縣域醫共體醫保基金使用內部監督管理責任,加強醫療費用增長率、醫保報銷比例、基層就診率、縣域內基金支出比例、縣域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保基金佔比等方面的考覈,完善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機制。人才隊伍支撐。根據醫共體人才需求,採取定向培養、特崗培訓、轉崗輪訓、特崗招聘等方式,由醫管辦統一招聘醫學專業人才147名,對緊缺高端衛生人才,開通綠色通道。實行人員管理、招聘、調配、培訓“四統一”,確保醫共體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近年來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實踐,淅川縣的醫改工作初現成效。該縣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院成功創建爲三級醫院,縣二院也順利通過了二甲複審。高質量建成胸痛、卒中、創傷救治、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新生兒和兒童救治等五大診療中心和腫瘤防治、麻醉疼痛診療、微創介入等臨牀服務中心。縣域內就診率保持在90%以上,讓居民在縣域內就能夠得到較好的醫療衛生服務。17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達到國家基本標準,其中三家鄉鎮衛生院達到國家推薦標準,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全覆蓋,全縣100%的鄉鎮衛生院和95%的村衛生室都能運用中醫適宜技術,提供中醫藥服務,中醫藥診療率達35%以上。通過上下聯動、一體化管理,縣域就診率從2019年的86.3%提升到2023年的91.6%,基層門急診人次佔比從2019年的38.6%提升到2023年的44.1%,基本形成了分級診療、合理診療、有序就醫新秩序。(南陽淅川縣委宣傳部供稿 作者李雪山 孫高峰 吳定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