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評理 | “中國產能過剩論”純屬污衊 中國爲全球綠色轉型作出重大貢獻
(原標題:和評理 | “中國產能過剩論”純屬污衊 中國爲全球綠色轉型作出重大貢獻)
繼4月初訪華拋出所謂 “中國產能過剩論”後,美國財長耶倫日前就美國經濟接受媒體採訪時不思己過,繼續誣指中國“產能過剩”,誤導輿論。
對於中方有理有據的反駁,耶倫裝聾作啞,依然毫無根據地炒作中國在海外市場傾銷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和其他清潔能源產品。
由於美國上屆政府對氣候變化持懷疑態度,美國在綠色經濟領域逐漸落伍。耶倫卻把美國在這些領域缺乏競爭力的問題歸咎於中國,表示拜登政府不會排除任何選項來應對中國“產能過剩”。
其實,耶倫比其他許多人更清楚,正是美國試圖利用補貼和保護主義做法來促進國內製造業的發展。但是,美國生產成本高,熟練工人少,削弱了美國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
耶倫聲稱中國必須認識到美國對中國 “產能過剩 ”的擔憂,並開始採取行動解決這一問題,但這一指控只是美方出於政治動機的捏造。
中國對電動汽車行業的財政支持明顯低於美國和歐洲的補貼,所謂中國擁有不公平競爭優勢的說法經不起一點推敲,有關“鉅額補貼”推動新能源產業增長的指控毫無依據。
去年中國生產電動汽車959萬輛,約90%在國內市場銷售。由於中國電動汽車性價比高,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在世界市場上備受歡迎,中國實際上缺乏足夠的電動汽車產能,難以滿足海外需求。
此外,中國約80%至90%的風力渦輪機產能用於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其他清潔能源產品也存在類似情況。
爲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增加綠色產能,推進節能減排,爲全球綠色轉型作出重大貢獻。然而,美方卻將此抹黑爲對其他國家就業和產業利益的“威脅”,完全是惡意污衊。
在美國大選年,美國政府試圖通過炒作“產能過剩 ”等虛假敘事,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抹黑中國。但是,很遺憾,西方企業沒有能力取代中國產品,其他國家也沒有能力幫助美國製造業擺脫困境。
本文譯自《中國日報》4月29日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