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協同融合創新激發活力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5年來,作爲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大灣區科創產業加速協同融合、縱深發展,有力推動了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其中,深港兩地攜手共建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的重點項目,也是以科技創新爲主題的特色平臺。如今,河套合作區內高端科研資源不斷聚集,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創新成果逐漸顯現,已成爲大灣區促進科技創新合作和創新要素高效便捷流動的重要平臺。

創新資源加速聚集

“河套合作區具有深港跨境接壤、一區兩園的優勢,科技創新特色明顯,集中承載了一批深港頂尖科技創新資源,在推動打造協同創新高地、有效支撐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署署長曾堅朋表示,《規劃綱要》明確了大灣區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的戰略定位。2023年8月,國務院發佈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爲河套合作區確立了三大定位,即“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並提出到2035年將其打造爲“世界級的科研樞紐”的目標。如今,河套合作區發展已進入全面提速期,目前實質推進和落地高端科研項目超過160個,匯聚8個世界500強企業研發中心、香港5所世界百強高校項目10個、1.5萬餘名科技科研人才,園區企業和機構取得系列重大成果,累計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超1700件。

近日,來自河套合作區的深圳量旋科技有限公司成爲全國首家向海外成功交付超導量子芯片的企業。“我們不僅在此建有先進的超導量子計算機研發中心和芯片生產線,還實現從量子芯片到整機及算法應用的完整產業鏈佈局。”量旋科技創始人兼CEO項金根表示。基於河套合作區區位優勢及廣泛撬動海內外資源的平臺優勢,量旋科技積極推動國際合作,密切深港聯動,推動公司成爲國內量子計算行業最快完成國際化市場佈局的公司之一,產品已相繼出口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銷售收入佔比過半。

深港聯動的一大標誌性成果,是深港政府共同出資建設的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落地運營。自2023年9月開園以來,這裡已進駐40家香港企業和機構。這是內地首個由港方運營、適用國際管理規則的科研空間,也是香港科技園公司在內地設立的首個科創園區,爲有志在大灣區發展業務的香港機構及企業提供“一站式”落戶發展平臺。

中鋥半導體(深圳)有限公司是3月落地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的企業。談及進駐此地的原因,中鋥半導體董事長兼CEO譚志明表示,河套合作區一頭連接着內地廣闊的市場,一頭對接着世界資源,對企業長遠發展大有裨益。“半導體領域創新時間週期長、投入成本高,深圳融資環境好、資本力量強。我們近期已獲得國科京東方、國核曜能、望衆資本的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爲公司持續吸引高端技術人才、加大原型設備和關鍵工藝研發投入提供了支持。”譚志明表示。

高端平臺聚勢賦能

高端創新平臺是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多層次平臺建設推動河套合作區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幫助其實現從“人才集聚”到“創新驅動”,再到賦能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隨着深港合作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邁進,越來越多香港高校科研團隊紮根河套合作區,建立研發中心或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學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於2020年5月在河套合作區成立,目前已佈局數據科學、機器人與自動化、能源與環境等領域17間實驗室。香港科技大學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執行總監高凌雲介紹,研究院在科研攻關、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團隊成員已發表430篇論文,其中在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超過300篇,申請專利59項。

內地重大科研平臺也在聚勢發力。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量子糾錯研究成果在《自然》雜誌發表,並獲得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國家藥監局藥品和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檢查大灣區分中心開展藥品、醫療器械評審與檢查工作,就近便利服務深圳及周邊企業創新。金磚國家未來網絡研究院、未來網絡試驗設施(深圳分中心)、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等機構瞄準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搭建起了大灣區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橋樑。

2021年落地河套合作區的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以量子信息技術爲核心,聚焦戰略性新興量子信息技術研發及產業應用。“研究院搭建的先進科學儀器研發平臺致力於‘卡脖子’儀器研發,推動我國量子領域的先進科學儀器朝着國產化、高端化、自主可控方向邁進。”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行政副院長白志強介紹。

國際創新及研發中心也紛紛走進河套合作區。總部在瑞士的意法半導體公司是全球第八大半導體廠商,2023年底在河套合作區設立意法封測創新中心。意法封測創新中心負責人、深圳賽意法微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凌介紹,中心主要開展新產品開發、實驗分析、樣品試製和工藝開發等工作,並新增生產線,每天有3500萬個芯片從河套合作區走下生產線、運往全球20萬個客戶。

“芯片封測對空間環境及電能服務質量要求非常高,中心建設及日常研發生產過程中,政府各部門及相關企業給予了大力支持和配合。”吳凌說,河套合作區建設發展署聯合福田供電局等單位在短時間內便完成了創新中心電力擴容的審批和安裝,從源頭上幫助企業解除了後顧之憂。

規則機制接軌國際

在加速推動國際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軟聯通”上,河套合作區先行探索實踐,有力促進了科研人員、物資、資金等創新要素跨境便捷高效流動。“《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對合作區的三大定位之一便是打造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曾堅朋說,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緊密對接香港及國際先進科技規則,出臺五大科研創新管理機制,其中選題徵集制、團隊揭榜制等科研管理機制面向產業界徵集題目,再利用科技界頂尖資源揭榜,多方聯合解決產業發展中的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我們積極營造與香港趨同的稅負環境,對設在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特定封閉區域符合條件的鼓勵類產業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深圳市稅務局政策法規處處長畢立明介紹。

如今,“科匯通”試點已在河套合作區全面展開,進一步便利園區科研機構外匯登記、匯款、變更、註銷等業務;首批4家機構和企業“揭榜掛帥”,第二批選題徵集面向全球發佈;完成大灣區首個以科創企業知識產權爲金融標的深港跨境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給人才創新成果賦予金融屬性,爲人才密集型企業“知識變現”探索出有效途徑。

曾堅朋表示,河套合作區將搭好平臺、當好通道、建好基地,加快落實科研人員及物資便利通關、數據跨境流動、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稅收優惠等政策,深入實施接軌國際的創新科研體制機制,努力打通卡點堵點,持續優化服務配套,推動科技創新要素流通,奮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科創浪潮在此加速涌動。 (經濟日報記者 楊陽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