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希寧最終選擇了最差的方式,G2北控贏在了鬥志

深圳的最後一次進攻,戰術的跑動比較成功, 有三種終結的方式,但,他們選擇了最差的一種。

第一種,賀希寧接球后,假動作投籃後晃飛廖三寧再出手。

第二種,賀希寧將球回給底角空位的薩林傑,由薩林傑出手。

第三種,賀希寧強投3分。

毫無疑問,前兩種方式是上策,第三種是下策,即便這倆人一整場外線都不準,但是深圳的確可以創造出空位投籃的機會。很多人可能都無法在那種千鈞一髮之際做出最正確的選擇,但在CBA也有不少人能把握那些機會,我們也無法苛責於賀希寧應該更冷靜一點,但事實就是,他還有很多錯要去犯,他還要走那些超級明星過去早已走過的路。

賀希寧最後一攻不太明智的選擇,大概就是深圳進攻的縮影,靠的是核心的硬解,缺少了團隊籃球。

誠然,季後賽裡,硬解的作用大於團隊籃球,但是,你永遠不可能將團隊籃球的價值減少到幾乎沒有,團隊籃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那些角色球員幫助核心分擔一部分進攻的壓力,賀希寧和薩林傑之外,並沒有足夠出色的幫手,周鵬和顧全看似得分都上雙了,但效率實在不敢恭維,前者10中4,後者11中4。

注意,角色球員失誤戰術威脅和得分能力,影響是全局性的,賀希寧和薩林傑將遭受更多的防守壓力,所以,賀希寧的效率也很低,17中5,命中率僅29.4%,3分6中0,然後,薩林傑儘管拿了37分22板,但是你又不用的不說,薩林傑的體能是個大問題,越到下半場,越是最後時刻,他的效率會直線下降,最重要的一次罰球,薩林傑2中1,導致北控在最後讀秒階段握有1分領先優勢,後續整個攻防的策略都將收到影響,最後,北控憑藉廖三寧的兩罰全中領先了3分,然後就是賀希寧那次不太合理的出手。

看看北控怎麼進攻的?

其實與首場較量無異,提速、避免落入陣地,因爲深圳的內線防守相當了得,繼上一場94個回合之後,這一場回合數竟然達到了98次,搶板後反擊,搶斷後反擊,死球活球都反擊,既有突破也有3分。

然後,陣地進攻,15擋拆明顯要好於深圳,並且,15擋拆之後,有鋒線的空切,形成了以擋拆和無球掩護爲主要打法的團隊進攻。按理來說,薩林傑內外線都有巨大的空間威脅,打起擋拆來遠比北控更遊刃有餘,但深圳的致命弱點是,缺少優秀的1號位,所以深圳的進攻基本上靠的是薩林傑持球發起或者45號位之間的配合,無法真正帶動全隊,整個進攻缺少了一些活力。

北控有費爾德,聯盟頂級的雙能衛,連續第二場砍下30+的同時,再次送出了10次助攻,他的串聯盤活了北控全隊,張帆、孟子凱、鄒雨宸和王少傑都在他的串聯下有所發揮。

兩隊兩次交手分差都不大,即便北控拿下了這場比賽,但你也不能說,他們在實力上要比深圳更強,我更認爲,閔指導調動了全隊的鬥志,這是G2勝利的關鍵,因爲在內線明顯不佔優勢的情況下,他們的總籃板數和深圳持平——上一場輸了18個。

另外,防守端的專注和積極逼迫深圳送出了17次失誤,賽前,北控已經買好了飛往深圳打G3的機票,這就是他們的決心,北控大概在G2之前就已經贏下了氣勢,而氣勢對比賽有多重要,無需贅述。

北控和深圳的這組較量並沒有完結,確切來說,這組較量是內線爲核心的高大陣容和外線爲核心的矮小陣容之間的較量,是團隊籃球和球星硬解的較量,至於誰笑到最後,G3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