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北疆振興譜新篇

新華社北京8月24日電 8月24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爲《黑龍江:北疆振興譜新篇》的報道。

莽莽的大、小興安嶺,浩瀚的黑龍江、烏蘇里江,在白山黑水間的2981公里長的邊境線上,世居在這裡的龍江兒女,正奮力譜寫北疆振興的新篇章。

近年來,我國最北省黑龍江深入實施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大力實施向北開放,紮實推進邊境地區產業項目建設,着力提升羣衆幸福感、獲得感,走出了一條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

向北開放新前沿

近日,滿載板材的中歐班列緩緩駛入“百年口岸”黑龍江省綏芬河市,工作人員進行忙碌的換裝作業。綏芬河,因中東鐵路修建而生。改革開放初期,綏芬河還是一個“一條馬路一盞燈,一個喇叭全城聽”的萬人小城。作爲我國首批沿邊對外開放城市之一,如今綏芬河擁有鐵路口岸、公路口岸兩個國家級一類口岸,是中歐班列“東通道”重要口岸之一。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7月,綏芬河鐵路口岸中歐班列開行573列55246標箱,同比分別增長23%和18%。目前,經中歐班列“東通道”可通達歐洲14個國家,連通國內60餘個城市,通行線路達26條,運輸產品涵蓋電器產品、日用百貨、農副產品等12大品類。

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綏芬河站交接所副所長李義剛介紹,綏芬河站堅持“班列優先”原則,充分利用“數字口岸”系統快捷高效的通關優勢,持續提升班列通關和運輸效率。

向內看是邊陲小鎮,向外看是開放前沿。黑龍江擁有27個國家一類口岸,是共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

在距離綏芬河市50餘公里外的東寧市,今年首批通過互市貿易區進口的263噸麪粉被搶購一空。東寧中俄互市貿易區管委會互貿辦副主任曹鴻梅說,邊民每人每天可在互市貿易區享受8000元以下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的優惠政策,東寧市積極引導邊民成立邊民合作社,鼓勵邊民參與互市貿易“抱團發展”。全市各部門協同推進,全面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積極提升互市貿易數字化建設,讓轄區內百姓都能享受到互市貿易的政策紅利,引導邊民積極參與互市貿易。

空中跨境索道,水上貨船物流,橋上貨車運輸。近幾年,有“中俄雙子城”之稱的黑龍江省黑河市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加快跨境通道建設和跨境產業集羣建設,推動向北開放邁向更高水平。

在黑河公路口岸出境大廳,貨車司機有序排隊辦理自走機械的通關手續。以往工程車等機械出口需要大型貨車拉運,“自走機械通關新模式”創新舉措實行後,車輛可直接開走,有力拉動出口機械數量大幅增長,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數據顯示,黑河公路口岸開通至今,通過黑河公路口岸進出境的運輸工具由初期的每日10輛次逐步增長到近期的200餘輛次(含自走型工程機械),進出口貨運量由最初每日100噸左右穩步增長至近期的2500噸左右。暢通的跨境通道帶動了跨境產業發展和貿易主體不斷壯大,糧食進口和果蔬、塑料製品、紡織品及服裝出口均實現高位增長。

產業振興新畫卷

現代感十足的生產車間內,身着整齊工服的技術人員正在認真作業。 滿牆的專利證書無聲地透露着這家企業的“科技含量”。記者在位於黑龍江省穆棱市經濟開發區的北一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瞭解到,這家高新技術企業是黑龍江省第一家芯片製造商,其生產的IGBT模塊產品涵蓋工業控制、白色家電、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風力發電等領域。

作爲邊境城市,穆棱在積極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在先進製造產業方面“開疆拓土”。2017年,僅有700萬元啓動資金的北一半導體企業,在市裡免費提供廠房、土地,幫助其解決資金難題、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務的扶持下,逐步成長爲國內領先的半導體芯片企業。今年4月,北一半導體總投資20億元建設的晶圓工廠項目正式啓動。

如今在穆棱市,重點產業“集羣式”“抱團式”發展,亞麻產業園區年紡紗總規模可達6.8萬錠,約佔全國的10%;塑料產業園全力打造面向全國、覆蓋東北、輻射俄羅斯市場的中俄邊境最大的塑料產業加工基地。

穆棱市市長張海峰介紹,穆棱木製品、麻紡、塑料、礦產、農產品、先進製造和文化旅遊7個主導產業競相發展,園區位居全省縣域開發區第二名,縣域綜合實力連續多年挺進全省“十強”行列。

在同江市,隨着“中俄鐵路跨江大橋”的正式開通,同江採取“走出去、引進來”“以商招商”等多種方式,先後與上合海灣能源、海絲集團、雄業控股等20家實力企業達成合作。通過實施發展八岔文旅綜合體、玻璃棧道、界江遊船等文旅項目,舉辦首屆中俄區域民間文藝版權交流論壇,不斷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

一首《漠河舞廳》讓這個地處我國地理位置最北的城市再度走紅,不少揹包客對這個“遙遠而神秘”的地方心生嚮往。近年來,漠河市大力發展旅遊產業,昔日寧靜的邊城,如今成爲衆人爭相打卡的網紅城市,“人氣值”持續飆升。

眼下,“神州北極”漠河市正值旅遊旺季,北上避暑的遊客絡繹不絕。“我們剛從樹林中出來,還偶遇了松鼠,環境太好了。”福建遊客秦女士感慨,這裡像天然氧吧,出門轉幾圈整個人感覺神清氣爽,“聽說在漠河還能看到極光,希望我們這次也有這個運氣。”

北極村坐落於興安林海,依傍於黑龍江源頭,是漠河著名景區,8月最低氣溫只有10攝氏度左右,來這裡“找北”,感受清涼的遊客絡繹不絕。

在“最北郵局”寫下給遠方親朋好友真摯的祝福,在“最北供銷社”感受彷彿凝固的歲月……隨着北極村旅遊產業越來越興旺,不少村民吃上“旅遊飯”。北極村民宿經營者史瑞娟說,如今的北極村“四季長紅”,生意越來越好,民宿規模不斷擴大。

2024年上半年,漠河市共接待遊客112.03萬人次,同比增長121.10%,實現旅遊消費10.23億元,同比增長123.36%。漠河市副市長文竹介紹,漠河將持續推進生態保護、鄉村振興和文旅發展等工作,在保護的前提下,開發採摘、徒步等沉浸式森林旅遊項目,深挖全域全季旅遊資源,真正把綠水青山、冰天雪地轉化爲羣衆致富的金山銀山。

富民強邊新頌歌

8月10日11時許,一架飛機平穩降落在呼瑪縣,呼瑪鹿鼎山機場正式迎來首航,架起呼瑪與外界互聯互通的重要通道。據介紹,機場通航後,呼瑪到加格達奇、五大連池形成了“一小時低空經濟生活圈”。

呼瑪地處偏遠,是黑龍江省對俄邊境線最長的縣份,距離大興安嶺地委、行署所在地加格達奇區約330公里,長期以來對外交通依賴公路客運,受極端天氣影響大,給當地羣衆出行帶來很大不便。

“呼瑪鹿鼎山機場是當地人最關注、最期盼的民生工程。”呼瑪縣委書記魏志民表示,呼瑪持續加大邊境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把機場建設作爲破解發展瓶頸、增進民生福祉、促進開發開放的重要載體。鹿鼎山機場的成功運營,標誌着呼瑪從“公路時代”跨進了“航空時代”,從“翻山越嶺”飛躍到“暢遊藍天”。

“華夏東極”撫遠堅持把民生作爲執政之本,不斷加大穩崗就業、綜合保障、產業帶動力度,2023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31458元,同比增長4.1%。基礎設施投入創歷史新高,社會保障更加有力,低保和特困人羣得到全面救助。

2022年,黑龍江開展“組團式援邊”行動,立足不同地區的不同需求,精準選派360名優秀幹部人才到全省18個邊境縣(市、區)開展爲期3年的工作,聚焦解決邊境地區幹部力量不足、教育和醫療等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短缺問題,推動幹部、人才、資金、資源持續向邊境一線流動,助力鞏固興邊富民成果。

黑龍江省孫吳縣援邊醫療工作隊由5名來自大慶市人民醫院的醫生組成,他們幫助當地醫院引進急性闌尾炎、膽囊炎腹腔鏡手術等技術,並幫助成立康復科。援邊工作隊隊員程凱里說,隊員將所掌握技術傾囊相授,開展培訓工作,有效提升當地醫療水平,爲患者送去健康。

爲了填補部分邊境地區師資缺乏問題,援邊工作隊隊員幫助學生提升各科目成績的同時,重點聚焦美術、體育、音樂等課程,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同時引進更爲先進的教學及管理方法,通過“傳幫帶”幫助邊境地區提升教育水平。

赫哲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世居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流域,因地處祖國東方,被稱爲“守望太陽的民族”。“烏蘇里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傳唱半個多世紀的《烏蘇裡船歌》,形象描繪了赫哲族的勞動生活場景。

今年72歲的赫哲族老人尤文鳳說,從全族僅存300餘人到如今的5000多人,從只會打獵打魚,到科學種田,再到製作魚皮衣發展文化旅遊,在黨的關懷下,赫哲族唱響了新時代的“烏蘇裡船歌”。